我們從2015年7月開始,耗時將近七個月的時間完成這份專題。我擔任組長的角色,要分配組員的工作,還要檢視所有的工作成果。這次的經驗讓我的領導力被提升,也讓我明白團隊溝通的重要性。
一開始撰寫文獻資料時,假日常常到圖書館翻找相關書籍以及論文,只要有閒暇的時間就上網去看論文和相關的網路資料,為了整理大量的資料,幾乎每天都熬夜熬到三、四點。為了瞭解青少年和陣頭背後真正的關係,我們設計了問卷,並到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和鼓山、鹽埕以及三民地區陣頭進行問卷施測。在我們分析數據以後,我們驚奇的從問卷中發現,青少年加入陣頭中的原因已偏向正面,例如:學習傳統技藝、得到歸屬感及拓展交友圈等等,而社會對於陣頭青少年雖然仍有負面印象,但是已經逐漸淡化。另外,我們也安排採訪三民永明堂堂主—鄭南發先生,他帶我們了解他管理陣頭的方式,以及現今陣頭青少年的參與情形。結束後,我們在校內初賽中得到第一名,得到進入全國競賽的資格。
準備複賽時,我們花了許多時間改進專題內容,將Power
Point改版、重新設計,並在表演中加入創意的元素,例如對話以及舞蹈等等。那時,為了錄製參加複賽的影音檔,我們將二二八連假的時間都耗費在學校,有一天甚至錄製到半夜十二點才得以回家。到了公佈決賽名單那天,我們簡直是欣喜若狂!並且馬上開始準備決賽。
決賽的準備資料非常繁複,需要填寫許多報名表單、錄製六分鐘作品介紹影片、寄送全英文論文、設計並印製作品簡介、準備現場八分鐘表演、模擬評審問答,還要設計現場展示之海報。為了錄製六分鐘作品介紹影片,我們將稿子和Power
Point濃縮至六分鐘,為了讓影片沒有雜音,我們必須等到晚上八點左右,學生幾乎都已經離開以後,我們才開始錄製。之後我們前往內門參觀全國高中職創意宋江陣大賽,我曾經認為,台灣廟會文化是落伍又嘈雜的,但是看見青少年在陣頭中加入了新的元素,使陣頭重生成為一種結合了宗教信仰、傳統傳說故事、武術之美以及舞蹈藝術的文化。我們也在內門安排了採訪,這也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陣頭專家帶我們了解陣頭的意義、解釋表演的意義並描述武器的用途,他也告訴我們青少年成員的教育程度逐漸提高,陣頭團長也會嚴格的規範成員的行為。我們也採訪了陣頭青少年成員,在談話中他們展現了自信、活力而且對我們非常友善,我們也發現他們透過練習功夫鍛鍊起肌肉。這與我印象中的陣頭成員完全不同,我了解到,我們不應該對不熟悉的事情隨意下定論。結束到內門的拜訪以後,我們整理相片、採訪內容並剪輯影片,我們將陣頭專家教我們的功夫加入表演中,再結合街舞等等的新元素,並設計模擬許多現場評審問答的題目。我們配合主題製作道具以及設計海報,且花費許多時間將全英文論文的每個文字修改的精準又優美,我們學到了許多的句型、文法和單字。
我們的專題發現陣頭的美與精神,也揭露了青少年與陣頭之間真正的關係,並探討了社會大眾對於陣頭的看法。在過程中我們獲益良多,不僅學到製作專題的方法,更得到了寶貴的經歷,包括:團隊合作與精神、增進交際的技能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