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年10班 優等
作  者: 楊育婷 
參賽標題: 為自己出征
書籍ISBN: 9576797187
中文書名: 為自己出征
原文書名: 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
書籍作者: Robert Fisher
書籍編譯者: 王石珍
出版單位: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0年9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隨時隨地準備上馬比武、拯救受難公主的武士,正如你、我,在繁忙人世、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與工作中,為保護自己,穿上了層層包裹的沉重盔甲。終於有一天,我們會和武士一樣,發現它竟然再也脫不下來了。因為這件盔甲,我們再也感受不到一個吻的暖意,聞不到空氣中傳來一朵花的香氣,也聽不到旋律優美的曲子。但,更可怕的,恐怕是對這種種「感受不到」的無動於衷。

        武士也許不比我們多數人聰明,但它卻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要勇敢。為了認識真正的自我,為了學習如何愛自己,也學會如何愛別人,他帶著吱軋作響的盔甲,帶著久未好好進食的虛弱身軀,穿過三座古堡,克服了面對獨處時的恐懼;接受了真正的自己;更靠著自信擊退了「疑懼之龍」。武士由心深處真誠湧出的熱淚更完全融解了生鏽的盔甲,令他重獲自由的身體。
 
 
二●內容摘錄:
        完這本書時,讓我想到在序言寫的一段話:「『自我』有三層面貌:一是外在的形象,由別人的眼光所見的自我綜合而成。二是自己內在的主觀認定,這種認定可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三是心靈深處的自我,這個自我與別人有相通的能力,甚至與宇宙萬物都可以產生共鳴。

        我們平日生活,往往靠著『外在我』與『內在我』聯合起來,一起面對世界,經常忘記了『真我』或『心靈我』的存在,以至常有落寞的感受。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但是,平白無故要人認真對待『心靈我』,卻又有些困難。原因何在?在於生活只是由習慣在主導與重複,累積了一層層的心理防衛作用。」就是這段話,讓我靜下心來思考、反省。〈p.01〉
 
 
三●我的觀點:
        小說主角是一位武士,整天穿戴盔甲,到處去救人。他想證明自己是「心地好、善良、充滿愛心」的人。久而久之,他的妻子與兒子都看不到他盔甲下的真面目,他自己也忘了自己的長相,問題十分嚴重。他決心脫掉盔甲,到森林去請教法師。

        我們在人間,常以「外在我」的表現來決定「內在我」的性質,進而根本遺忘了「心靈我」。人生的過程,無異於自我遺忘的過程,等到察覺困境,往往已是中午階段了。那麼,如何找回自我呢?書中,法師讓松鼠、鴿子扮演嚮導,暗示武士。不過,解決困難仍要靠自己。武士必須通過三座城堡:沉默之堡、知識之堡、志勇之堡。

        人在「沉默」中,必須面對自我。當外在的噪雜平息時,內心的茫然不安浮現了。如果用心,不難聽到「真我」的聲音,「真我」提醒自己什麼是真正值得的目標。武士為此痛哭流涕,淚水卻腐蝕融化了頭盔,他的頭部不再受拘束了。「知識」是大家可以分享的,但是若無自知之明,博學又有何益?如果無法認清「需要不等於愛」,也就不可以適當的態度與人相處。需要是一回事,愛是一回事,需要可多可少,愛卻永遠是人人珍惜的。向這種正確的知識,就會帶人走向愛之道。「志勇」昰指志氣與勇氣,用以克服疑懼之意。人生不能沒有疑懼,最大的疑懼正昰喪失自我的立足之地。不過,越是如此,越容易受制於疑懼。唯有無私忘我,有如「置之死地而後生」,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我們其實也會和書中的武士一樣,在自己和自己真正的感覺之間,放置了一套隱形的盔甲,這套盔甲存放了這麼久,終於,它有了形貌,變成永久的裝置。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聆聽、感受一切,仔細想想,去學習更了解自己的內心深處,就可以認識真正的自我。學習如何愛自己,也學習如何愛別人。同樣的,當我們如果學會了接受而不期待,失望也就會少得多。

        人的一生不是浪費在高談闊論過去的功績;就是在誇耀自己未來的計畫,卻從沒有享受過當下發生的事情。當我們設下障礙來保護我們自己所謂的「自我」,然後有一天,我們就被這些障礙給困住了,無法掙脫。但是,當你可以看到自我內心的不同處,你便能感受生命各種不同的形式。人要在了解之後才能真正看見, 疑慮和恐懼會讓我們逃避問題,但是,逃避不能解決問題,要對自己有信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將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勝利。

        看到最後武士藉由全然自由的心靈,體會到與宇宙融為一體的深刻感受時,一路跟著武士或喜或悲、或哭或笑的我們,在掩卷的那一剎那,也不禁為之動容。
 
四●討論議題:
        我們是否也能經由沉默、知識與志勇,擺脫「外在我」的束縛,調整「內在我」的成見,讓「心靈我」自由展現,活出一個有愛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