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12 優等
作  者: 林宥澄 
參賽標題: 危險心靈
書籍ISBN: 9789573379634
中文書名: 危險心靈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侯文詠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皇冠
出版年月: 2003.06.23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一個十五歲國中生奮勇面對人生的第一場大挑戰。如果可以的話,小傑很希望一開始他沒有在導師的數學課看漫畫。就因為看漫畫,他被罰坐在教室外,而隨後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吵鬧、對質、抗議……也愈演愈烈,就像連鎖反應般停也停不下來。但當時,他一點都不知道那只是災難的開始……。

        有記者、在野黨委員……表面上是與民眾一起抗議教育的失敗,但隱藏在內的卻是為了追求自己利益!但現實何嘗不是這樣?作者將許多種職業連結在一起,並且將他們的手段以及內心想法描繪的淋漓盡致,讓我們能從各個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人性的醜惡面以及親情的溫馨面,更值得我們去深思現在教育的意義。
 
二●內容摘錄:
   p.036- 我驚心動魄地體會這一段完全不一樣的日子。我其實一點也不討厭不一樣的日子。

       p.068- 我一直以為我的生活墮落之間,應該會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把我們分隔開來。

        p.258- 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
  p.237-在美國受教育,沒有人逼你讀書,你覺得你是為了你自己讀書;然而,在台灣你卻是為了某個外在的目的而不得不讀的。
 
 
三●我的觀點:
        從小到大,我們不知經歷了多少的獎勵懲罰,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某種價值標準的灌輸與規範,但是,到頭來到底是誰在制定這個價值標準呢?這個標準是否就代表著絕對的真理呢?到學校讀書,為的到底是什麼?為了應付父母的期望?師長的評價?還是同儕的眼光?一日復一日,我思索,卻似乎永遠得不到答案。

        在台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某個外在的目的而不得不去接受,台灣的教育像是個古董,當別人不斷的創造出科學、創造出文明時,我們卻還陷在孔孟思想的傳統圈圈裡,一直跳脫不出這個沉重束縛。體罰也是我們台灣很典型的教育,只有最近幾年教育解呼籲愛的教育,所以我們這些晚輩鮮少遇到打人的老師,但是早期的學生被打的越多,他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就越高,縱使他讀得不是很願意,但他還是拿到了社會較高等的地位。體罰能說好也能說不好,好的地方就是它能刺激學生;不好的是,他讓學生傷了自尊心,也讓學生消失學習的樂趣。我國自九十學年度起逐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其目標共有十點,第一目標是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潛能。當我看到這點時,我嚇到了,因為這跟現實簡直南轅北轍;為了考試,我們沒有電腦課、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健康教育……,全都拿去考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科,這樣本無法讓學生們發覺自己的興趣,更別提甚麼潛能發展,只會讓學生埋沒於書本及考卷當中,成為如同工廠大量生產出,整齊畫一,無所特別的「產品」。

        不過我不能理解的就是高層官員處理事情的辦公態度,在危險心靈的電視劇中,它有一幕演的實為經典,那就是高層官員在媒體前面說得頭頭是道、感人肺腑,說一大堆會為學生主持公道的話,讓在場的眾人都為他感到佩服,他們以為終於遇到一個能幫他們的人,不料,等媒體一走,他們在場剛剛所寫的申訴書都被丟棄至一旁,那個高級官員坐著他的車揚長而去。要不是主角在路旁看件申訴書被丟棄至一旁,我想那天在場的眾人都以為這件事就平安結束了。是的,若不是媒體出來炒熱新聞的話,我想那個高級官員也不會出來露面說話,任由他們搗亂的人士發動一些連署而已,或者,校方還可尋求法律協助將他們強壓下來也可以。對於這點,媒體真的發揮了他們很大的用處,畢竟社會的與論真的很恐怖,若這件事擴大的話,不僅學校的名聲敗壞,而且還多了幾十個沒飯碗的流浪教師。

        歲月漸漸的流逝,我們在學校到底學到了什麼?是像作者說所的,當我們不在純真時,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還是換一種想法、觀點,試著想想看或許這是另一種青春、歲月、歡笑、自由的表達方式。也許我們可以,找到現實與理想之間,那平衡的支點。
 
四●討論議題:
       家長是否太過度於保護小孩,使他們越來越縱容這個社會?越來越沒有抗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