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34 特優
作  者: 謝雅婷 
參賽標題: 偷書賊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偷書賊
原文書名: The Book Thief
書籍作者: 馬格斯.朱薩克
書籍編譯者: 呂玉嬋
出版單位: 木馬文化
出版年月: 2007年07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朱薩克從小就喜歡寫故事,他說自己的腦海裡永遠有好幾個故事在打轉。大學畢業後他當了老師,但後來專心投入寫作。《偷書賊》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時父母講述的情節,二次大戰時他的父母年紀還小,曾經親眼目睹盟軍轟炸漢堡之後的慘狀,也看過納粹押解猶太人前往死亡集中營的悲劇。朱薩克說,父母講述的情景他一直記在心裡,也曉得自己總有一天會把這些故事寫成書。作者在書中,以第一人稱來敘述。化作死神的他,旁觀了無數的戰火及顛沛流離的家庭。死神,一個代表著冷酷的象徵,卻因為在戰爭中看見了莉賽爾的故事,而改變了一如往常的冷酷。書中的故事也因這樣而起伏不斷。

★書籍特色
特色點有三種,其一是敘事者死神的角色。他既不煽情,也非全然冷酷,反而是用尖銳的觀察力與一點點嘲諷,看著世上的人群相互殘殺,又相互扶持。最後,死神不得不承認,人心之複雜,是無法測透的。

★另一個特色,是作者在情節當中充分展現了文字的力量。女主角從不識字到識字,整個過程就是她成長、懂事的經歷。她學會了認字之後,不但協助了猶太裔逃犯,也用故事的力量轉變了整個本來是低俗下流的街坊鄰舍。主角懂事之後,面對的卻是殘酷的命運。這樣的遭遇,正呼應了現實生活的情境,也因此使得本書廣受讀者認同。

★作者本身簡約的文字風格,賦予這部小說一種冷冽、抽離的情感,加上死神的口吻,讓讀者不斷感嘆於人性的光輝與險惡之中。這本書會讓人一讀再讀,一再對照當下的人間萬事,產生極大的感觸,並與書中人物建立直接的聯繫,彷彿感同身受他們的遭遇,與他們同感希望,同受苦難。
 
二●內容摘錄:
1.究竟時從什麼時候開始,書與文字不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反而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導讀)
2.我手上的年輕靈魂還在燃燒。我隨著其他人走了幾百公尺的距離,就像這群女孩一樣,我依舊留意著天空。我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低頭看見手上年輕孩子那張無依無靠的臉。(p298)
3. 對照著戰場上萬人之間的爭奪殘殺,莉賽爾藉由閱讀與文字所散發的力量,讓死神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戰場上的靈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奧: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自內心的關愛呢?(p443)
 
三●我的觀點:
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在敘述一位小女孩─莉賽爾,在顛沛流離的戰火中和文字相識相依,和她身邊的人的故事。作者以死神為第一人稱,幾乎是完整敘述了莉賽爾在戰火中的成長過程,一開始我覺得很新鮮,有時讀著又覺得這樣的筆觸未免過於疏離,但作者詳細的描述是動人的;而且,「戰爭」本身無論怎麼描寫,都無法教人撇開頭不看。
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死神對我而言是陌生的,我所習慣的字眼應該是「閻羅王」;我以為死神也應該有類似閻羅王有黑、白無常或牛頭、馬面等不同的助手幫他處理各種死亡的事物,我不習慣掌管死亡的神明只是一個孤獨的個體,獨自去處理全世界死亡的靈魂,所以在開始閱讀這本書得時候,會有點沉悶且無法理解,會有挫折感,有想放棄閱讀這本書的念頭,感覺是用一種很奇怪的邏輯及語法在說一個故事,越往下閱讀之後,明瞭作者自始都是以死神的角度在訴說這個故事,整個故事的脈絡便明朗而顯得合理。

書裡從死神的角度說二次大戰德國的故事,在夜裡看會越來越清醒,反而不會助眠,死神解釋了那段期間他收拾了兩千萬個靈魂的故事,他抱怨自己工作量太大,他告訴讀者他沒有手拿鐮刀,只有在冷的時候才會穿上連帽袍子。我們大家都誤會他了。偷書賊偷了掘墓人的手冊之後,又陸續偷了其他幾本,在偷書的同時,她的閱讀技巧就如同德國人對付猶太人的花招一樣越來越流暢,甚至在防空洞中以自己讀書的聲音安撫了其他的人。那一段非常動人。書,它的力量竟然會那麼的巨大,可以幫助莉賽爾度過難關,讓他在痛失親人後還有個依靠,真是不可思議阿。在我們現在,生是屬於快速化的時代,很少有人可以靜下來的好好看完一本書,更別說這本書有多厚了。看完這一大本書後,我還捨不得去放下它,心中有一種感覺縈繞不去,那種感覺是感傷,文字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竟然可以影響到我的情感和思緒,不免感到讀書在當時是多麼的困難,尤其是那種背景的時空背景下。

偷書賊的故事如同書摘所述: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偷書賊」是位有個性、可 愛又趣味的小女生,整部故事的劇情,也環繞在主角偷書賊「莉賽爾 」身上。偷書賊自身的故事或許只是二戰 中的縮影,但透過第三人立場的死神,無奈又多愁善感的表達,更添 加了故事中的戰爭無情、人性醜陋、矛盾世界的衝擊,整部故事的架 構鋪陳,更加強而有力。

書,在現今的社會隨手可得,但究竟有多少人沉靜在書中思考?我想應該說只有那些比較落後的國家才有這種現象吧,當社會的進步使得大家追求金錢名利時,有誰還記得書可以豐富我們名利外所的不到的心靈滋養?如果今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空背景是發生在台灣這富足的社會,那大家是否會更珍惜讀書的機會?說起來也很奇怪,台灣的學生每天讀書超過11的小時,但真正讀書的目的是在哪?很少有人去思考過,當書變的不是那麼容易得到時,那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你可以吃不飽,睡不暖,但不能沒有東西支持著你的心靈,心靈的空洞使的一切心靈能量泉源都消退下去,讓生活變的低沉來,整天無所事是的人莫過於活著最痛苦的一件事了。

其實,看完這本書後,相較起來,我們讀書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但我們卻沒有很去珍惜它們,有天,當書與文字不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反而成了我們生命中的全部時,你就會明白我說的話了。每個人,都該好好省思,究竟讀書的目的在哪?而當現在生活好比第二次是就大戰時,我們究竟會怎樣?是像莉賽爾一樣堅強的活下去,還是整天行屍走肉的等著下個未知的空襲呢?讀書,真的是我們最後一張王牌,少了他,生活不在如從前,世界也將會有所改變。
 
四●討論議題:
看了這本書,不自覺地發現自己也像偷書賊一樣,對於書籍的渴望,如同海綿不斷吸收水份,對於文字的魅力,如同魔術那樣令人著迷,這本書將人性深刻描述,也許你會從裡面找到一些熟悉的影子,是它主要吸引的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