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5 甲等
作  者: 汪逸晴 
參賽標題: 發現自己的能量-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
書籍ISBN: 9789573265177
中文書名: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
原文書名: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
書籍作者: 婷娜.希莉格
書籍編譯者: 齊若蘭
出版單位: 遠流
出版年月: 2009年9月11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作者希莉格主持「史丹佛科技創業計畫」多年,是非常成功的創意與創業導師。幾年前她的兒子快要上大學時,她想起自己讀大學和初入社會的經驗,不禁希望當年二十歲時有人能提點她,於是與兒子分享這些寶貴經驗。
後來她對一群史丹佛學生分享這些觀察和領悟,把演講題目訂為「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引發熱烈迴響與共鳴,並應邀到全球演講,最後決定將她的經驗和創意課程寫成這本激勵人心的著作。
希莉格說,每個人20歲時都會有茫然面對未來、不知何去何從的強烈焦慮感,其實你應該欣然接受這種不確定,不確定才是激發創新的火種,也是向前邁進的重要力量。最有趣的經驗往往發生在偏離既定道路、挑戰傳統假設、從失敗錯誤中看出全新契機的時候!
 
二●內容摘錄:
這是世界有兩種人,一種人總是等著別人准許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另有一種人則是發許可證給自己。機會就好像是散落在地上的金塊,等著有心人把它們撿起來。「p.99」

生涯規畫就好像是出國旅遊一樣,即使你事前做了萬全的準備,有詳細的行程表,也安排好晚上住宿的地方,但最有趣的經驗往往不是透過事先規劃而來的。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都是旅途中突然迸出的意外,偶而的驚喜。「p.149」

我在有時候仍會不知該往哪裡走,面對眾多選擇時不知所措。而如今我明白,不確定正是激發新的火種,是驅動我們向前邁進的重要力量。「p.235」
 
三●我的觀點:
那天在誠品書局閒晃的時候,無意間發現暢銷排行榜上放著的這本「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走了過去翻閱,就這樣,我著實的被它的創譯給嚇傻了。

這本書總是讓我閱讀中伴隨著驚奇,裡面作者所開設讓學生激發創意的課程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有一門課程是這樣的;作者給了她的學生們一筆“種子基金”,裡面只裝著五美元,作者允許他們可以盡情的花時間做完善的規畫,但只要一打開“種子基金”的信封袋,就必須在兩個小時以內賺到錢。這真的是個很有挑戰性的課程,但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卻真的做到了。有一個小組,在星期六晚上,來到熱門餐廳的門口,這間餐廳往往大排長龍;他們決定幫助不想花時間排隊的客人,於是它們分頭訂位,就在用餐時間快到時,再把訂位「賣」給不想排長隊進餐廳的人,最多可以賣到二十美元!在我看來他們很成功的製造一項「排隊產業」,在台灣,很多知名餐廳排隊的時間也是一兩個小時不等,但顧客又怕錯過了服務生叫名的時間,喪失了進去知名餐廳的機會,因此大多數人總是願意花時間等候一個難求的位子。這種情況似乎延續了好幾年,但總是沒有治本的方法。我想,他們這種做法如果拿來台灣實施,也應該是非常可行的。

還有一堂課,作者又給她的學生們下了一項挑戰;作者給了他們十個迴紋針,要他們在幾天內花四個小時盡量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同樣的,很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又出來了;有一個小組決定打破世界紀錄,製造全世界最長的迴紋針鏈,於是他們到處借取迴紋針,堆積如山的迴紋針打動了許多同學,甚至在作業完成後,仍致力於打破世界紀錄,雖然最後並沒有成功,作者卻看到了學生們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讓我想到,有一次我在「巨匠美語」上課,我們的外籍老師也給我們每個小組三個迴紋針,要我們在十分鐘內想出除了它原本功能以外的用途,十分鐘過後,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研究結果,有的是叉子、耳環、髮夾之類的,甚至連像鈕扣、拉鍊這種答案也紛紛出現,事實證明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股巨大的能量。

看完這本書後,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穫,我似乎被開啟了許多開關,頭腦似乎像被上了潤滑油,從這本書裡,我看到作者如何想出艱難的挑戰;也看到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如何解除一個個印面而來的挑戰。同時也讓我想到台灣近幾年來的創意市場,似乎也在蓬勃的發展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挑戰自己的極限,走出長輩所設下的小區域裡,但是目前還是有許多人看不清楚自己的能量,如果能夠受到像作者這樣子的教授所激發,我想台灣會有許多人發覺自己的能量所在。
現在的我也在期待,也在激發自己,也想知道自己能量的極限,雖然目前在高中生涯所受到的侷限比較多,也比較一成不變,但日日更心自己的能量還是不可缺少的,我很慶幸,這是我「20歲以前就懂得事」。
 
四●討論議題:
在這個E化時代,很多學生所做的事情總是仰賴網路來完成,「手指運動」似乎也日漸頻繁;更讓人擔心的是越來越多的「草莓族」,對於社會所施與的壓力根本不堪負荷,只能在父母的溺愛與保護下成長;我想,走出人群,發現自己,才是一種發現能量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