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3 優等
作  者: 曾芳儀 
參賽標題: 文學的重要性
書籍ISBN: 9578010958
中文書名: 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
原文書名: 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
書籍作者: 游勝冠
書籍編譯者: 林文欽
出版單位: 前衛出版單位
出版年月: 1996年7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現代的人們,對於台灣文學的了解到底知道多少,雖然文學的內含也會因時間的流逝漸漸的有所改變,但還是有人願意去研究。找尋台灣文學有關的資料訊息,讓我們了解文學的重要性,並能給予支持,保存特有的歷史經驗,文學,來自人類所創造的寶貴經驗,從古代到現今,已經有不少屬於文學的部份,例如:詩歌,語言,或是論語….等等,這些都能夠足以代表文學的作品,讓許多人們認識更多的台灣重要的文學,不再從前有著盲目的想法。

 
二●內容摘錄:
從中國立場所掌握的台灣文學,持中國立場者有兩岸當局與中國民族主義者,從他們共同的統一立場來看,主張以台灣文稱呼台灣本地的文學,多少都帶有分離主義的傾向,他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省,臺灣文學是中國的支流,所謂台灣文學就是[在台灣的中國文學],以台灣立場`台灣意識標明的台灣文學,主要為台灣文學本土論者所主張,除了以兩岸分離一世紀的歷史經驗為立論基礎之外,在台灣這個孤立環境所發展出來的[特殊性],所形成的[臺灣文學傳統],作為論據之一,此岸,台灣文學的發展自主性,一元論者,則以為台灣就是獨立的個體,當然,[台灣文學]也應該是不從屬於[中國文學]的獨立個體,一直是在台灣獨立完成的文學統(p.3)
 
三●我的觀點:

臺灣,這美麗的島嶼不知歷經多少辛酸血淚,時間的推移,日月的交替,不知不覺中,人們為其寫下多少動人的歷史,歷經福建廣東人來胎開墾,日據時代,國明政府,小則二二八,以及戰後民間思省的轉變,從中無以致疑的可以體會出時間的不同,而自由以及人權的改變,隨著自由的開放,讓文學更能隨地讓我們曉得過去的史事,而不因政而藏匿其所以來。


臺灣文學的創作落實到台灣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也隨著時間的改變,其中也包括、社會性、時代性以及創新的趨勢,結合了有關生活、鄉土、語言等等,然而在文學中的各種相關問題。到最後統整時再依照整個歷史性,包括意識。立場,還有台灣文學的傳統~不過最重要的是文學對大家來說是一種寶貴的經驗論,也是一本寶貴的教誨,讓讀過有關台灣文學的閱讀者,有如是一隻青蛙,跳出井底,游進寬廣無比的大海,縱橫千萬里,然而也將會發現台灣文學的世界中,蘊藏著無數豐富的涵義。


文學的境界,有如一瓶香水,從千萬朵花中提煉出精華;也如一個小小的袋子,外觀雖然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流傳久遠的歷史,更能表現出跳脫種族歧視。歷史文化的視野,把人類所存在的意識型態,擺脫紛亂的糾葛,讓現代人能有積極的向心,去了解更多更多有關台灣文學的作品,對於台灣文學的起源,我想也應該是從許多時間的改變,慢慢的去變遷裡面所包含的內容,由最初的開始,從資料收集,编錄方法的過程,讓歷史的建立,延續至今,可見研究台灣文學的學者們,必須更加付出比別人多更多心血,才能夠製作出最具實用的作品。

 

雖然有時候作者可能也需要自己去慢慢的領悟其中的道理,慢慢地去摸索,去了解,去體會台灣文學的使命,唯有這些動機,了解文學,才能真正的知道文學當中所存在的意涵,從中培養出不同的客觀態度,或許還是有許多人不斷的去詮釋它,探清它,也,必須從中了解它的歷史經過,在台灣特歷史的經驗中,有些強調台灣的內涵,例如藝術,也或許在台灣所經過的歷史足跡中掌握不到一些訊息,更必須透過某種特殊性質對台灣影響甚巨,讓台灣文學有歷史的存在。


台灣的意識型態中包含著許多議事結構,台灣文學在不安定的歷史情境中,存在著文或社會,台灣是生存在這片窮無止境的土地上,有這與大陸及不相同的自然條件在歷史上雖然影響文學的發展,但我們還是能夠以堅持的理想,維持現有的台灣文學。也能夠有更深的研究精神。

 
四●討論議題:

在台灣與中國分離的特殊歷史經驗,雖然發展出不同於中國文學的特殊性,但對於臺灣文學影響甚巨的特殊歷史經驗,同時透過這些特殊性,將台灣和中國的文學劃分成兩個不相統屬的範疇。但又為何過分強調台灣的意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