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5 甲等
作  者: 蔡秀屏 
參賽標題: 老師父的四十八根喝棒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老師父的四十八根喝棒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蘇達多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驛站
出版年月: 2007年6月15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作者蘇達多,別號中晴居士,一個走過慢慢紅塵,潛修佛學奧藏十數年的四年級生。認為人不只要活,還要歡喜地活;日子不只要過,還要快樂地過。

本書共提共了四十八根「生命中的智慧喝棒」,望羅了佛法中最精髓的主題,每篇都援用趣味小故事及活潑事例,將佛法生活化、實用化、趣味化。在閱讀每篇的內容時就像收到了「當頭棒喝」的功效一樣,但絕不會有驚嚇,只有無限的法喜、無限的快樂自在。而每篇的最後都有個般若小老鼠,在這裡頭會寫這一段簡短的文字,使整篇文章閱讀起來更加豁然醒悟。
 
二●內容摘錄:
小和尚問老和尚「什麼是佛法?」老和尚說:「吃飯、睡覺便是佛法。」小和尚詫異地問:「哪個人不是天天吃飯天天睡覺,那也能叫佛法嗎?」老和尚說「非也非也,一般人吃飯時不專心吃飯,百般思索,睡覺時不專心睡覺,千般計較怎麼能稱作佛法呢!」肚子餓了就吃飯,身體睏了睡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人心只要一纏執就會亂了方吋,把原本吃飯、睡覺這種極其簡單的事情搞得複雜無比而心頭不得安寧!其實生命可以很燦爛,智慧可以由心生,一切都在一念之間。〈p.10〉
 
三●我的觀點:
你快樂嗎?還是擺脫不了煩惱與痛苦的牽纏嗎?其實人生有許許多多讓人牽纏憂結、煩惱痛苦的事,不過佛法或許能將「煩惱火宅」化成「清涼菩提」,使我們遠離煩憂苦痛,讓我們過喜悅、快樂、自在佛菩薩般的生活。

每當我們為了某件事情感到煩惱或是遇到挫折時,其實很多事往往也不過是一念之間豁達了,人的生命過程中,難免會有挫折,但也會有轉折;當挫折的烏雲攏罩時,不要悲觀地頹縮逃避在它底下,而是要樂觀地奮起,迎向更前方轉折的朝陽,如果我們常以一顆執著放不下的心來處理生命中的挫折,那麼就會越挫越牽纏痛苦,所以我們不但要處理它,還要放下它,並賦予積極正面的意義,才能得到心靈上的無限自在。

其實生活越簡單,心就越清靜,日子也會過得更輕鬆快樂,生活就像一個大的修行道場,簡單清靜是不二法門,自在隨緣是開啟法門的金鑰,世間事也是一樣,盡了心力之後就不要再強求,一切自在隨緣吧!在順風時可以航行,逆風時可以飛行,人生盡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況,心要達觀才會自在,情要隨緣才會快樂,想法要簡單才會輕鬆,只要心活潑思維,不鑽牛角尖,萬物靜觀皆自得!若以一顆「推己及人」的心來處世很重要,時時考慮我這樣做是不是會傷害到他人?或是會不會造成他人的不便?會不會給人添麻煩?如果能時時這樣易位思維,懂得多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話,那麼人我關係自然就會和諧順暢。真誠的心是人間之寶,唯有真誠的心才能夠將人性的真善美推向愛的雲端。

其實生命中的各階段都有我們的奮鬥歷程,每個歷程中有讚美、肯定與祝福,而這些都是他人吝於給予我們的,西諺說:「助人等於助己。」當我們幫助別人時等於幫助自己、讚美別人等於讚美自己,肯定別人等於肯定自己,只要肯說出口隨時讚美他人,那麼他人的優點將可以當做我們的借鏡,且他人在得到我們的讚美而微笑時,相反的,自己則會愉悅地享受對方的高興!但是現今社會的變遷,造成人與人之間像是多了一道高牆,使親人、朋友、同事之間反目相向的事例所在多有,且變得冷漠而有距離感,常有「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更別說是發自內心真誠的幫助及讚美他人,其實要有歡喜愉悅的心情並不難,有很多的想法、看法、做法是可以活潑轉化的,在同一件事物上或許轉個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感觸,天寬地廣、有取有捨、悠閒自在、萬事隨緣,對於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們若能懂得知足惜福,包容、不計較、不執著,凡是懂得放下,化阻力為助力,人心要能活潑轉化,轉煩惱為菩提,那麼生命就會更加豐富且無限的寬廣。
 
四●討論議題:
你會如何讓自己在挫折與牽纏痛苦時,學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