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訴說就與日本的一本書「一公升的眼淚」很相似,主角們各個都是殘疾人,都是得到一種絕症,無藥可醫,他們都是從最開始的拿東西有困難、走路不平衡甚至會跌倒開始惡化的,一直直到後來嚴重到無法自行行走,必須依靠輪椅,吃東西也愈變愈困難,講話也愈講愈慢,直到最後無法表達,都是必須忍著病魔襲來的疼痛,都要跟它們抗爭,這樣痛苦的過生活,這種疼痛我們感同身受,也會很心疼他,卻沒有人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事,但是他們當知道病情,一開始都非常排斥無法接受,但是慢慢地克服後,瞭解到自己的病情,會經由病魔的襲擊,生命短暫而離開,所以更加的珍惜每一天,更珍惜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抱持著夢想去實現,不會就此留下遺憾。反觀我們,想想自己,萬一自己遇到這樣的狀況,萬一自己是殘疾人,是否會跟他們一樣,勇於面對、堅強的去看待這一切,而萬一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是否會打起精神來為孩子加油打氣呢?我想我是做不到的吧!所以我真的很佩服他們。
文中提到十四歲的自己,該是青春最美好的時候,是和朋友一起玩耍的好時光、是和朋友天天膩在一起、還一起到學校上課去,享受著琅琅的讀書聲。而主角馬文仲先生卻在那時候開始發病,發現自己的病情,以為可以撐過,以為可以朝自己當老師夢想前進的馬文仲,卻因為病情惡化,導致必須放棄學業、放棄夢想,待在家裡好好休養,以為就此放棄當老師的夢想,因此封閉自己,把所有的書籍都藏到最角落;爸爸一直是他的生存支柱,而爸爸告訴了他,讀書不一定只有在學校可以讀,就算在家也可以把書讀好,所以馬文仲沒有放棄想讀書的念頭和當老師的念頭,開始努力打拼,直到後來還實現了自己想當老師的夢想。夢想,使一個人生命燦爛;尋夢,使人有向上的動力和勇氣。因為爸爸的鼎力支持下,連夜幫他蓋好一所簡陋的學校。從一開始大家非常不看好的一所破學校,但因為馬文仲利用他的教導實力,去傳授給學生們,因此所教導的八位學生去考試錄取的六位,錄取率真的很高,甚至贏過其他學校,因此大家對他改觀,讓大家也不再笑他的學校是破學校了,也因為錄取率高,希望小學就此出名,而因為如此,想讓他教導的學生爆增。
馬文仲因為得到疾病,所以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多利用時間休息,然而,學生爆增,導致他必須很忙碌,根本沒有什麼休息時間,簡直是拿自己生命開玩笑,根本就是受不暸。他因為徵友啟示認識了谷慶玉,因此,谷慶玉跑到黃河攤來幫助他,替他負擔一些,一來就再也回不去了,短短的一星期,愛情就悄悄萌芽了。而馬文仲心態想的是谷慶玉是個完美的女人,不應該跟著他吃苦,不應該愛上他,因為會拖累她,所以要趕他走,說這是她不該來的地方,他不是她的未來,但谷慶玉卻堅持下來,還是留下來,已經再也離不開他了,因此,他們結為夫妻,所以她更有責任要好好照顧馬文仲。
此外,每天從早到晚都是谷慶玉打理好馬文仲的,每天揹上揹下的,直到有一天一位學生家長為了感謝馬文仲把他的孩子敎的很好,所以送他一個輪椅,也可以讓谷慶玉輕鬆點,而馬文仲和谷慶玉的故事,也被學生家長寫成一篇文章,文章刊出後,美麗的事蹟就此傳開。
大家都因此深受感動,就連電視節目也為了多了解他們,所以邀請他們來做採訪,從此以後他們的名聲就此展開,翱翔在大家的心目中,慈濟也因為這樣,幫忙資助資金,來為希望小學重建一個新家。因慈濟的愛心,學校擁有一個操場、籃球場、足球場、美觀的大門迎接學生們,但是因為這樣,學校離馬文仲家有幾公里的距離,所以馬文仲必須去放棄當老師教導學生的夢想,但學生們已經習慣他的教導模式,也喜愛聽他說故事,因此,馬文仲隨時隨地都歡迎那群學生們來家裡找他問課業、講故事,這樣的故事也被大愛電視台演成戲劇在電視台中播放,引起最熱烈的迴響,我想大家都對這樣的一個故事充滿感動吧。
請各位想想,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都可以不畏艱苦的過生活,為什麼會有人做不到呢?蓮娜瑪莉亞是一位重度殘障者,生命中的種種磨難使他的意志力更堅強而從未抱怨過,樂觀的她以生命經驗去幫助許多生命的邊緣人。
沒有雙手的她,每件事都是用腳完成的,煮飯、拿筷子、開車......等,都是用腳完成,想想自己用腳拿筷子多困難。而王曉書是一位聽障模特兒,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每一個挑戰,即使身處於沒有聲音的世界,她仍堅持用自己的努力,彌補生命中的不足,活出燦爛的精采人生。想想看,她聽不見還可以當上模特兒,模特兒走秀都要聽音樂,而他卻利用自己方式去完成,很佩服這些殘疾人,並不會責怪父母親生下行動不便的他,也不會認為自己不幸,所以其實每件事不能往壞處想,必須往好的地方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