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八 甲等
作  者: 盧韋志 
參賽標題: 燃燒知識的火苗
書籍ISBN: 9573322293
中文書名: 華氏451度
原文書名: Fahrenheit 451
書籍作者: 雷.布萊伯利
書籍編譯者: 于而彥
出版單位: 皇冠
出版年月: 2006年04月10日
版  次: 一版
一●相關書訊:
公元前兩一三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公元一九六六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些都是立賞有名的反智運動,壓抑思想、封閉理智。而在「華氏451度」中,書本成為使人內心腐化的器材,必須加已燒毀然而拒絕知識的結果卻使人民愚昧無知,政府則在沒有國民的牽制中,更肆意妄為的濫興戰火。故事主角蓋•孟泰格就是一名從事「焚書」作業的「消防員」,意義在於撲滅知識的火苗,然而遭遇數名「反社會者」後,開始質疑起焚書的職責以及讀書的危險性,因此開始鋌而走險挑戰一切,並在周遭數名角色的死亡中產生改變。作者在此書表達了對麥卡錫主義的諷刺與不滿,利用科幻小說將問題誇飾、放大,投射出一種特殊的「反烏托邦」的形態社會,批判現實。本作品雖然篇幅短小,文筆卻爐火純青、描繪生動,其涵泳之深,歷歷在目讓人印象深刻。
 
二●內容摘錄:
此刻他瞧見月亮低掛天邊,月高掛在那兒,月光是怎麼造成的?是太陽,當然。那又是什麼使太陽發光,是它本身燃燒的火,而太陽持續不停,日復一日,燃燒又燃燒。太陽和時間,太陽和時間燃燒。燃燒。河水輕蕩著他前行。燃燒。太陽和地球上每一面時鐘,一切在他腦海湊攏,形成一個結論。經過過陸地漫長漂泊和河水短暫漂流後,他明白為什麼這輩子再也不可以燃燒了。

太陽天天燃燒。它燒掉時間,就算沒有它的助紂為虐,世界照就倉促輪迴,繞著他自各兒軸心旋轉,而時間忙著燃燒歲月和人。所以,要是它也幫著消防員一塊而焚書燒屋,而太陽又燒掉時間,那麼一切都給燒了。p.195
 
三●我的觀點:
「當火焰燃燒到華氏451度,所有記錄人類智慧的典籍都將灰飛煙滅,但卻燒不毀被壓抑的靈魂……」──節錄本書。

在本書中,書本是阻礙人類快樂的絆腳石,充斥矛盾與衝突的根源,它們徒具悲傷,讓思想相互銜咬,一知半解的知識是危險的火苗,學者更是奔跑的烈焰,灼燃愚昧,必然使大眾成為一群由愚者組成
的力量,複雜化的想法敵對、傾軋,創造更大的蠢行。因此為了防止野蠻的斧鉞隨時斬落,於是所性讓民無知化,讓「消防員」殲滅任何「易燃」的書籍,不讓人民正視問題、發覺問題,進而控制。

華氏451度反射了現實,除了批判了將許多書籍列為禁書加以控管的麥卡錫主義外,更諷刺現今的速食文化,將文學作品不斷刪減貶抑,一本莎翁的「哈姆雷特」,從一本精緻的劇作品,逐步化為簡扼的短篇,最後淪為一本字典上,毫不起眼的字彙,作家的文筆和風格的意義已不在,成為單純不過的東西。而這是否也暗示人類在尋求那些精要的答案之時,卻也往往會迷失更重要的意義。

人是有欲望的,不可能滿足於無知。故事主角蓋•孟泰格就是不安樂於現狀之人,從一名稱職的「消防員」,逐漸轉為疑惑、納悶,更開始犯下「讀書」這種反社會的罪行。象徵人類即使活在紙醉金迷、歌舞昇平的墮落中,仍有人願意面對真相找出缺陷的存在。屈原所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就是這種含義吧!

相反的,故是中所描寫的普遍大眾,相對而言的貪婪愚昧、怠惰無知,比擬的就是現今民智未開,而顯蠻夷渾沌的現代人,逐往歡樂愉悅。主角的妻子蜜莉沉浸於海貝耳機的音樂,渴求電視牆裡的「家人」,吞食數十顆安眠藥仍未覺危險,就是在這隨波逐流的社會可悲的受害者。結局終,戰爭無情的燹火就這樣波及無知的群眾,將他們的人生真正奉上結尾,這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寫照,還是無知之人必然的答案?

在歷史上,許多獨裁者及殖民政權都妄執以武力來控制人民,也藉於思想與教育的催眠,甚至成立思想改造的「古拉德群島」,端正所謂的正統,肅清異已。人總企圖以同化代替分化,創造團結的共同意識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然而人類擁有思想,並非某種意識的奴役,即使大多者皆困頓自我,仍有人想要突破羈絆,追求某一種自由。

在故事的結末,學者格蘭傑曾說過:「在耶穌誕生前有一頭笨鳥,名叫鳳凰,牠一定是人類的表親,總是不斷的用火焰自焚,然後重生。但人類不同,人類雖然常被錯誤所燃燒,卻會記住教訓,重生後再前進。」人類不會被同一把火炬燒盡自我,即使犯下過錯仍能繼續邁進,縱然捨棄了一切,仍然能堅強的活著。
 
四●討論議題:
我們是否不應該否定任何事物的價值?每種東西都會賦予人類一種想法,縱然那是微弱、稍縱即逝,或者是焚燒一切的想法,卻也可能是穿透保守傳統的一把利刃,找出全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