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這片美麗的福爾摩沙,是先民跨越可怕的黑水溝遠渡重洋努力揮灑汗水開拓而來的,臺灣才能有今日繁榮的面貌,「土地之歌」這本書的書名,顧名思義,就是歌頌臺灣這塊寶島,也就是孕育我們的土地,從傳統的農業到現今的高科技產業,從替外國代工到現今的「臺灣出品」都是經過一番的努力與競爭得來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身為現代的子孫才能有如此好的生活環境,對於未來也更有遠見。
臺灣,令我茁壯的故土,一個美麗的寶島,葡萄牙人都稱之為「福爾摩沙」,它象徵著是一個美麗且來到這個地方會令人流連忘返的島嶼,身為臺灣子民的我們,每當走在這片孕育我們的搖籃,是否真正緬懷過我們的祖先,他們衣衫襤褸,勇闖這片未知土地的精神,他們的韌性、堅毅不拔的信念,開拓出令人恫然的肥沃田野,踏上這塊土地,讓我的心靈頓時有了依靠的感覺,就像我的家人一樣,無形中保護著我、呵護著我,在無助的時候,給了我無比的力量,讓我重新振作,在難過的時候,它讓我知道悲傷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開心才是最佳的解藥,它是我心靈的治療師、痛苦的解藥,就像家人一般,在你最痛苦的時候,伸出那最溫暖的雙臂,撫慰著你的心靈,心裡頭頓時有了一股暖流流竄,讓我把所有不安的情緒宣洩出來,這片故土,我們如同小樹一般,不斷的吸收它不求回報的養分,在成長茁壯期間,不間斷的滋潤著我們,使我們成為既茂盛又強壯的大樹,如果遭遇風吹雨打,使枝幹受了傷,它也會以更多的養分來補足我們,讓我們更快速的康復,迎向未來更多的挑戰。
在臺灣,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族群,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以及原住民,其中,原住民有分為十二大族,但,有誰又有真正深入瞭解這些族群的歷史,它最深層的涵義又是什麼,也許,這些歷史和涵義早已被時代的進步被人民所遺忘,緬懷先組過去的努力拓墾,只不過是一個儀式罷了,有誰又是真正的將它們放進心裡,時時刻刻都是以感激的心態來過活,地方上的特有小吃及民俗活動,又有誰是發自內心的想探索這些小吃及民俗活動最根本的溯源,哪一個人不是以「觀光客」的身份來融入這些地方特有文化,品嚐小吃和參與活動只不過是身為一個觀光客的「課程」罷了,幾乎是沒有人想更深入的瞭解其他層面,身為最本土的臺灣人,對於臺灣文化卻一點皮毛也不懂,說實在的,有愧於這片母土,文化是要靠人去發掘的,它背後的意義也是要經過摸索,這需要時間,發掘文化並不是考古學家的責任,是在臺灣土生土長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土地之歌」這本書讓我們瞭解到各個地方的文化歷史背景,體驗到各個地方的人情冷暖,東港鎮的由來、什麼是「馬卡道的跳戲」、社子島的動、植物生態、加蚋埔的歌謠…等,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值得我們去閱讀。
臺灣,令我茁壯的故土,一個美麗的寶島,葡萄牙人都稱之為「福爾摩沙」,它象徵著是一個美麗且來到這個地方會令人流連忘返的島嶼,雖然地窄人多,但它的美麗在世上是屬一屬二的,它是我的家人,給我溫暖的呵護,它是我土生土長的故鄉,令我茁壯得地方,給我養分,滋潤著我,它是我的家,一個讓我在外面受了傷,可以回家療傷的避風港,它也是我最終落葉歸根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