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06 甲等
作  者: 陳佳琪 
參賽標題: 看見自己的天才
書籍ISBN: 986788366-7
中文書名: 看見自己的天才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盧蘇偉
書籍編譯者: 朱亞君/何錦雲/張純玲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4年06月09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八歲時因患日本腦膜炎,使得部分腦功能受損,直到小學五年級才開始真正學會識字;國中讀了四年換了三所學校,因智力測驗只有七十分,還讀過啟智班;勉強讀完高職電子科後,他整整花了七年,考了五次才考上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然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個智商不足,被判定學習有障礙的白痴。

大二時,他在馬傳鎮教授的協助下,發現他對短暫記憶、數字的學習、平面空間等方面較差,卻在分析、整合、創造方面有很強的能力,這才找到了合適自己的讀書方法,看見了自己的天才,大學畢業時是全係第三名,當年並以第三名考上高等考試司法行政觀護人科。

現在的他,是一位輔導專家,不但負責觀護百位問題青少年,也是位國內、外知名的潛能整合專家,他為自己的人生創造了無限可能,從白癡變成天才。
 
二●內容摘錄: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許多人,把潛能的激發放在如何有好成績、好業績、好工作或好職位,以及如何擁有權勢、名聲、財富上,但每個人要的都不一樣,「別拿自己不要的東西,耗費生命的能量,別做自己不適任的事,錯失生命的機會!」我的優勢能力窄而不易被發現,當我了解了,我就學習嘗試讓自己放在自己適合的位置上,「天才」未必換來財富、成就,「天才」卻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深入我們生命的核心。(243頁)

如果你有任何夢想就去努力吧!所有的努力都將豐富生命的經歷,因為一再的嘗試、一再的努力,我們將敲開探索自己的那道門,許多人期待的只是結果,而不知結果也只是過程中的一部分,只會讓我們經歷它而已。(268頁)
 
三●我的觀點:
我認為盧蘇偉的成功,不只是因為夢想和強大的毅力來支撐著,最大的力量應該是在於他的家庭和一路走來所遇到的貴人。

他的父親讓我認為是世上最好的父親了。往往很多有受過日本教育和有坐牢過的人,出獄後脾氣和耐心都不好,甚至又會步入歧途;但他的父親並不會那樣反而很努力的讓家庭經濟又步上軌道,也常常在重要得時間說出重要的話,因此盧蘇偉的成功,他佔了很重要的位置之一,至於他的母親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是不可會缺的一份子。

如果當初蘇偉沒有得到日本腦膜炎,我想他的一生應該會如此的順利,但也會失去豐富生命的「天才」因為他並不知道「天才」要如何豐富他的生命,而且聰明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天才」用於權力、職位和利益等方面,所幸上帝讓她換了日本腦膜炎,使他的智商只有七十分,雖然這一路上讓他經歷了一般人不會走的路,卻也讓他尋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天才」,因而豐富了他所賺來的每一天。所以我相信上帝對人事好的,因為祂永遠也不會斷了你的路會幫你開了另一扇窗。

其實大多數的人應該都認為智商只有七十分的人能夠國中畢業就很不錯了,更何況是考高職甚至是大學,這些對智能不足的人是多麼遙不可及的夢想吧!但是現在,蘇偉幫我們證明了智能不足只要努力也是能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而且他也憑著一個理念而努力考上高職的,後來是因為要追逐自己的夢想才決心要考大學的,而當時的理念是:「我不想再考試了,不想再用考試來衡量我的品格。」我真的覺得他好厲害,而且好努力的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不斷的挑戰和突破自己,真的事令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要豐富我們的生命大部分都得靠努力才行,凡事只要努力過就一定會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這才是豐富生命的重點,所以努力後的結果不論是好是壞都將會是我們人生中要經歷的一部分,就如同蘇偉所說:「生命旅程中的努力,雖然獲得常未如預期,但因努力,生命有意外的收穫,我們會在努力中了解,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多,追尋得到之後才會知道它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會因努力而拋棄內在的多餘包袱及垃圾。在許多人眼裡,我們是如此的不值得。曾經有夢想、曾經有努力,在最終卻發現,我期待的一切,都在原點上,我真正要得到的,早已擁有,但因夢想和努力走這一大圈,清楚的知道什麼是我不要的,我也不能揚塵去垢的看見自己內在寶藏!」,所以只要有努力,上帝一定會有路是為你而開的。

我認為現代的父母都很喜歡拿自己的小孩和別人的互相比較,但往往都讓孩子們感到很傷心,因為這樣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專長也毀了父母的期待,所以蘇偉的父母從不拿他來和別人比較,反而常鼓勵他,所以蘇偉也曾說過:「世界上沒有行為偏差的孩子,也沒有天生不會讀書的孩子,只要能看見自己的天才,發揮自己的專長,每個人都是值得期待的!」,所以他告訴了我們,父母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要。

其實要看見自己的天才還滿困難的,也並不是每個人一路走來都有貴人的相助,所以我覺得他算是幸運的了;像我如果要發現自己的天才的話,可能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也說不定呢!
 
四●討論議題:
我認為有夢想是件好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天才」,所以我們要如何去啟發屬於每個人內在的寶物(天才)呢?是要慢慢摸索和探討?而永遠找不到的人就會被社會看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