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04 甲等
作  者: 李瑋綺 
參賽標題: 為什麼他們會有錢?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為什麼他們會有錢?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柳尚遇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麥田出版
出版年月: 2007年01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在現在趨向進步的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應該讓小孩受娘好的教育,就算無法擁有理想的生活,但至少要維持基本水平,就算無法在社會上出人頭地,但至少不要卑躬屈膝。「富翁」一詞就成為熱潮,但富翁與一般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以分析大腦的前提條條列出我們應該學習的作法或想法,藉著富翁的大腦,告訴我們應該多培養、靈活運用我們的大腦。事實上,在書中介紹了許多關於大腦的部位與功能,不僅說明了只要賦予適當的訓練與學習,任誰都能開發並擁有無窮可能性的「富翁之腦」。人類的文明之所以能夠繁榮及昌盛,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腦部活動。反觀所有的成就之所以會失去光采而衰微,同樣也是腦部活動所造成的結果,因此活用及維護腦部,將是決定命運的一環。
 
二●內容摘錄:
腦部的潛力是無窮的,因此在開發腦部的同時,也要相信自己擁有無窮的能力。若要找出尚未發掘的金礦,那麼要具備不論身居何處、何種環境都能賦予規則的能力。─p.4相較於一般人,富翁之所以能夠提高模式化的準確度,那是因為他們懂得用獨具創意的思考來分析狀況,然後備妥各種對策來賦予規則。反之一般人在解決任何事時,總是一味的固執自己的想法,做出一般性的思維,認定伊開始想出來的模式是對的,那麼終究就擺脫不掉失敗─p.96
 
三●我的觀點:
這是本對我來說很獨特的一本書,屬於我比較少借閱的書種。平常我比較喜歡借散文是或是勵志式的。而這本書是屬於半哲學半心理式的。起先我本來也認為自己對這本書應該是沒興趣的,但當我翻閱後,才豁然發現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它利用解釋大腦的不同來激勵我們,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當富翁,也提供了許多靈活運用腦筋的方法,讓我們訓練自己的腦力,激發腦袋的潛力。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原來腦是動態的器官,只要施以適當的刺激,它的機能就會獲得提升。因為腦袋喜歡新事物遠多於舊的事物,唯有在取得新的資訊之後它才會變的活躍。而在書中介紹了「背外側前額葉皮」,也就是俗稱大腦的中樞。背外側前額葉皮上有許多皺摺,越是新鮮的事,越會留下皺摺,而皺摺越多,記憶力才會越好,但當腦袋已經習慣了去執行某些事實,其實是沒有思考過的。由此也能得知人們對於常做的事物都有既定的思考與做法,但當自己只會執著於自己經驗的枷鎖,是無法有任何進步的。所以是不是在做事情前都能思考一番,試圖以理論來判斷對錯,才能使自己不陷入既有的囹圄。

而書中提出的自動性和感受性兩種也讓我體會很深,所謂的自動性就是指自發性的支配自己的腦袋去思考,而感受性是指調控腦中的情緒。自動性可以使人思考,思考正面的方向,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像是以台灣的小孩來說,當小孩子在小時候常常被罵,大多數的小孩都會沒有以自發性的方式去思考,也許會在口頭上安慰自己,但腦袋其實已經深埋自己很差很遜。所以正面的思考是要自己真的能夠把這想法從腦的根源中發出,而不是想想而已。而感受性能夠讓自己多一些行動的熱情,讓自己能有在當下行動的的勇氣,常常許多事情都掛在嘴上說,卻沒有真正的下定去執行。所以我常常再作事情之前都是憑著當時的「一鼓作氣」,在那當下,如果我覺得可行,我就會去做。因為總是說著要做要做,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的對自己設下什麼時候要做,或許那件事就永遠都不會完成了。在我衝動的、滿懷熱血的去做事情時,有時候會力不從心,因為有些事情不是在我擅長的範圍裡,但是我卻可以學習,學習如何去完成這一件我不太會做的事。

學習總會使人成長,若是自己總是不跨出設限在自己面前的線,那麼你就永遠不會進步。在書中也提到,若是一個人總是畫地自限,不運用自己的大腦,那麼大腦會慢慢的演變成不再產生皺摺,就像是一顆冷凍過後的球,彈力全失。在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瞭,其實當不當經濟上的富翁是其次,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能不能當自己在學習上的富翁、知識上的富翁。這本書藉著富翁的大腦來比較我們,讓我們自己明瞭,我們都一樣可以使自己成為像富翁一樣的腦袋,只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做而已。因為這本書,我得到了比當上富翁更大的滿足,人生就是要能對得起自己而活出精采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腦袋有無限的潛力,才能有無限潛力的自己與人生。

 
四●討論議題:
以書名來看,就能清楚的得知:長久以來,能夠成為生活較為寬裕的「富翁」一直是人們渴望的心願,但「富翁」這一名詞難道只是經濟層面的影響而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