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教養就是與他人談話的內容與禮儀,而如何培養呢?我認為必須多看一些書,多與他人討論有深度的問題,但看完此書後,我發覺到我深深的錯了,黃崑巖先生的教養是多麼發人深省呀!在書中,它說過一段話:「教養是一種內在自我的教育,對自己在宇宙與社會裡的定位有清楚的掌握與認知,對周遭生物的生存全力有敏感度,對別人的感受有所尊重,具強烈的正義感,知道如何節制自己,擁有具有目標的人生觀,是有擇善原則的社會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個自知如何才能成為對整個人類社會做有意義的貢獻的人,這種行為的基本準則,是俗語所說的『知有所為有所不為』。乍聽之下,上述的定義似乎在只一個完人,但天下完人有幾? 我認為做不到完人無妨,肯為達到這境界作終身努力的也該算是有教養的人。教養,所以是發自個人選擇,為理念作自我鞭策的生活風格。」看到這裡,點著頭,心中默默的讚許,原來教養是這麼一回事。從黃崑巖先生的話語中,似乎看到了我所碰觸不到,在至高點上的教養,不禁低下頭,心中暗自的失落著,但稍後,因為自己慢慢思考著,而恢復了以往自信的心,為甚麼呢?因為我已經決定好,我要邁向成為有教養的人,相信看完這本書後的讀者們應該也都和我有同樣的感覺與理想吧!但是要如何培養所謂的「教養」呢?這個問題我思索很久,直到我看到書的四分之二後,我的問題已不再,原來黃崑巖先生寫的這本書,不僅使我了解、體悟到教養,還教導我如何的培養,讓我默默的在心中吶喊感激的話。
至於如何培養呢?它提到我們可以把閱讀變成生活的樂趣之一,而從閱讀中研讀出知識與做人的道理。舉止談吐也是談教養不能忽視的要素,因為它是自然吐放出來的情緒的表達,但又兼受習慣以及自律的控制,舉止談吐也因此是一個人有無教養的尺度。另外,認識審美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所有美的東西,都是藝術品,而不是所謂的藝術品都稱得上美,美往往表現在精神生活的層面,是眼光而不是貨品,但對藝術品的愛好與評價,卻著時往往會顯出一個人的修練與眼光。最後一項,立志做好每一件小事,沒有自律的精神不能期望有敬業精神,而教養的重心在社會自我定位的認知,人有教養,自己在社會的定位必有明確的認知。雖然只是幾項的說明,但卻點出了培養「教養」的重點,雖然要做到這幾點有點困難,但只要從學習中領悟了這幾點,教養……必定很快就會載我們的身上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