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9 甲等
作  者: 何嘉柔 
參賽標題: 最後的演講
書籍ISBN: 9789861751160
中文書名: 最後的演講
原文書名: The Late Lecture
書籍作者: 蘭迪˙鮑許/傑弗利˙札斯洛
書籍編譯者: 陳信宏
出版單位: 方智
出版年月: 2008年6月25日
版  次: 10版
一●相關書訊: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2007)8月,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眼淚來。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至少已有一千萬人上網觀賞這場演講內容。由於這場幽默、充滿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札斯洛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
 
二●內容摘錄:
鮑許教授有個工程問題,他的身體看來還算健康,肝臟裡卻有十顆腫瘤,剩下幾個月可活了。
蘭迪教授是育有二子一女的父親,該怎麼度過這段非常有限的時間呢?較容易的部分,就是和家人把握共處的每一時刻,做好各種準備,讓他們不至於在自己離開之後不知所措。比較不容易的部分,則是該怎麼把自己未來二十年原本會交給子女的事情提早交給他們。他們還太小,沒辦法和他們談這些事。父母都想教導子女辨別是非,都想把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傳授給他們,也想要教會他們因應人生中的各種挑戰。我們自己還希望他們知道我們的人生經歷,藉此指引他們過好自己的人生。為了盡到這種責任。於是發表了一場「最後的演講」。(p13-p15)
 
三●我的觀點:
蘭迪教授從一生下來就握有中大獎的彩劵,這是他之所以能夠實現兒時夢想的一大原因,而那個樂透大獎是別人做夢也想不到的大獎,就是父母樂透的大獎。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蘭迪教授爸媽管教小孩的方式似乎太過嚴厲,不過蘭迪教授卻不這們認為,實際上他還認為自己的童年非常美妙,所以他認為自己一生下來就占有優勢,因為他的媽媽和爸爸在許多事情上都處理的非常恰當,他們買給教授的東西不多,但卻陪伴著教授思考過各種事物,讓他受益良多。

蘭迪教授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就是能當上迪士尼的夢想家,不過他卻一再遇到挫折,但蘭迪教授從來不會忘記一道座右銘:「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而他成功的讓夢想工程公司對他提出工作邀請,不過他最後拒絕夢想工程公司的長期邀請,為了長大後發現的新夢想,他放棄了兒時的夢想。但是,如果不是追逐兒時的夢想,他又怎麼會找到長大後的新夢想呢?
在蘭迪教授還在求學的時期他遇到了一個扭轉他整個生命的恩師安迪˙范丹。初期在安迪教授眼中蘭迪教授太過鎮定、太過性急,而且總是忍不住要與人針鋒相對,總是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

有一天,安迪教授帶蘭迪教授出去散步。他把手臂搭在蘭迪教授的肩膀上,然後說:「蘭迪,大家都覺得你太傲慢,這實在是很另人遺憾的事情,因為你人生往後的成就會因此受限」。他的遣詞用字實在非常完美,讓人覺得自己能真誠接受他的批評,並讓我得知出一個結論,「忠言逆耳是難聽的,可是卻是別人發自內心關心你的」。

蘭迪教授從小時有一個啟蒙恩師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師,而是教練吉姆˙葛拉翰,他是教導蘭迪教授學會團隊合作、堅忍不拔、運動家精神、努力的價值,以及克服逆境的能力,並間接教導他們學習「假動作」的真正涵義。

假動作有兩種。第一種是運動場上的假動作,而第二種假動作對人生才真正重要,這種假動作會讓人不知不覺學到東西,直到事後才發現自己受益良多。

這種假動作學習對於人生具有絕對的重要性。葛拉翰教授正是精於此道的大師。在得知自己罹患了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就某方面而言,蘭迪教授反倒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過去好幾個月已來,潔伊和自己總是緊張地等待著,。而等待的時間結束了,可以開始處理後續的事情,不過他還是很慶幸自己不是猝死或車禍,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把自己的愛及關懷留給孩子們。

而在這場演講的最終結尾是另人驚訝的,蘭迪教授表面上演講題目是實現兒時夢想,可是他卻以假動作讓我們學習到「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而眾人完全沒有發現他的第二個假動作,就連我也沒有發現,蘭迪教授真正想傳遞的演講對象不止是現場的觀眾,「而是自己的子女」。
 
四●討論議題:
蘭迪教授最後在告別生命的時候,已經覺得死而無憾了,而我們這些還活在世上的,在最後的最後,你能問心無愧的說自己做過哪些不後悔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