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身心障礙的朋友,我們更應給予更多的包容與尊重,甚至向他們學習。他們成長於逆境中,所遭遇的困難、遇到的挫折一定也比一般人多。但他們不是也走了過來了嗎?比起我們,他們的堅毅精神與生命意識,則是我們該學習的。在任何事物上,視障的朋友用他們「心中的眼」看待事情,也許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會比我樂觀、美麗、美好。他們更加的珍惜著所有事物,包含了家人、朋友,還有最重要的─自己。 現在的社會已有別於以往,有幾個家庭的孩子會在放回家後大喊:「我回來了」、會在早上出門前向父母親道別,這些看似基本的禮儀,早已消失於一般的家庭。但比起視障家庭,一般家庭還有說早問好道晚安的習慣,比率相對低了很多。特別的是視障的朋友比許多人更懂得珍愛家人,所以他們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分每秒鐘。除此之外,視障家庭的孩子也讓人格外感受從小所培養的獨立特質與責任心,因為他們必須照料父親或母親,甚至雙親的生活起居,小小年紀必須承擔大大的事,還包含了外界的異樣眼光也是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之一。
現今的社會環境,已能看出政府漸漸地重視了身心障礙的朋友,不但設立了許多服務機關,也在公共設施上做了改變,正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例如:設立無障礙空間、點字、殘障專屬車位、殘障專屬電梯。更建立了許多法規保障身心障礙朋友的權益與福利。2004年藉由高雄所舉辦的金氏世界紀錄─萬人吹陶笛的活動,由前市長謝長廷先生所領軍的導盲犬訓練團隊,進而推廣導盲犬運動及讓市民更加了解視障篷有的需求。
即使政府積極的推廣導盲犬運動,但社會人民的思想若不改變,那麼政府的努力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目前最急需改進的就是社會人民的思想了!舉凡「工作機會」來說,盲人進入職場卻要被要求同等能力,甚至要不斷的印證自己有多麼厲害,才能獲得一些些的肯定,有時即使盡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滿足不暸上司的要求。在社會裡他們屬於弱勢群族,是常常會被欺負、欺壓的對象。其實將心比心,盲人也有渴望,相信他們也希望自己受到與一般人同等的尊重與待遇,畢竟他們的失明也非出自他們的自願,不是嗎?
我想,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與同情,而是正常的眼光與工作機會,甚至我們一雙溫暖的手,能夠讓他們冰冷的心靈不在冰冷,讓他們喪失信心的生命充滿意義。紀伯倫曾說:「我用我聽覺的眼睛,看到了我愛的世界。」其實用眼睛看世界很美,但用心看世界更美。其實不止視障的朋友,所有身心障礙的人都是需要我們的尊重與包容,甚至你舉手之勞的幫助對他們來說會是生命前進的動力,同樣身處社會裡,就用你的雙手,引領他們走向正軌。當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替這些身心障礙者著想,也許有一天,手語節目能擴廣的更發達、路接上的高低障礙物會消失、健全的人民會主動幫助身心障礙的朋友,那麼我們的社會,才是真正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