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1 甲等
作  者: 蘇郁婷 
參賽標題: 導盲犬一個半
書籍ISBN: 957-8386-77-x
中文書名: 導盲犬一個半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李政忠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日之昇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4年1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彼此生命的形式不同,但相互『信任』的本質卻沒有差異。導盲犬運動以「信任」穿透人間的隔閡與蕃籬,體現出同體大悲的終極關懷,我為此深深動容。由於目前擔任高雄市長,我自然也思考到如何在政策面協助高雄市的導盲犬運動。(P.5謝長廷市長─序)希望從法制的角度切入,確保視障者與導盲犬的行路權。當相關的基礎教育、立法以及都市軟硬體配套工作具備必要的規模時,我們在下一階段就會考慮進行引入導盲犬的後續工作。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視障朋友都在從事按摩的行業,我不止一次聽到他們表示,非常羨慕國外視障朋友擁有多元的工作選擇權。以國外的經驗看來,導盲犬積極地擴大視障者的就業機會。
 
二●內容摘錄:
印地安人有一句俗諺:「你不了解他,是因為你沒有穿上它的路皮靴。」對眼睛完好的人而言,實在很難切身的了解視障者生活中的難處以及因著這些難處而學會的自我解嘲,淡然以處的價值觀。〈p.13〉

視障者用他們的「眼睛以外的眼睛」也的確看到了許多非視障者所看不到的美麗色彩,他們比許多人更懂得珍惜既有的事物、珍愛他們的家人,更理解人生幸福本質是存在自己心中,從這發自於內心的幸福認知中,他們有著無法想像的堅毅精神以及源源不絕得力量這些都是我們該學習的。〈p.17〉

天下父母親對於自己的骨肉,付出再多的代價都是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p.55〉

 
三●我的觀點:
對於身心障礙的朋友,我們更應給予更多的包容與尊重,甚至向他們學習。他們成長於逆境中,所遭遇的困難、遇到的挫折一定也比一般人多。但他們不是也走了過來了嗎?比起我們,他們的堅毅精神與生命意識,則是我們該學習的。在任何事物上,視障的朋友用他們「心中的眼」看待事情,也許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會比我樂觀、美麗、美好。他們更加的珍惜著所有事物,包含了家人、朋友,還有最重要的─自己。

現在的社會已有別於以往,有幾個家庭的孩子會在放回家後大喊:「我回來了」、會在早上出門前向父母親道別,這些看似基本的禮儀,早已消失於一般的家庭。但比起視障家庭,一般家庭還有說早問好道晚安的習慣,比率相對低了很多。特別的是視障的朋友比許多人更懂得珍愛家人,所以他們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分每秒鐘。除此之外,視障家庭的孩子也讓人格外感受從小所培養的獨立特質與責任心,因為他們必須照料父親或母親,甚至雙親的生活起居,小小年紀必須承擔大大的事,還包含了外界的異樣眼光也是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之一。

現今的社會環境,已能看出政府漸漸地重視了身心障礙的朋友,不但設立了許多服務機關,也在公共設施上做了改變,正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例如:設立無障礙空間、點字、殘障專屬車位、殘障專屬電梯。更建立了許多法規保障身心障礙朋友的權益與福利。2004年藉由高雄所舉辦的金氏世界紀錄─萬人吹陶笛的活動,由前市長謝長廷先生所領軍的導盲犬訓練團隊,進而推廣導盲犬運動及讓市民更加了解視障篷有的需求。

即使政府積極的推廣導盲犬運動,但社會人民的思想若不改變,那麼政府的努力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目前最急需改進的就是社會人民的思想了!舉凡「工作機會」來說,盲人進入職場卻要被要求同等能力,甚至要不斷的印證自己有多麼厲害,才能獲得一些些的肯定,有時即使盡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滿足不暸上司的要求。在社會裡他們屬於弱勢群族,是常常會被欺負、欺壓的對象。其實將心比心,盲人也有渴望,相信他們也希望自己受到與一般人同等的尊重與待遇,畢竟他們的失明也非出自他們的自願,不是嗎?

我想,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與同情,而是正常的眼光與工作機會,甚至我們一雙溫暖的手,能夠讓他們冰冷的心靈不在冰冷,讓他們喪失信心的生命充滿意義。紀伯倫曾說:「我用我聽覺的眼睛,看到了我愛的世界。」其實用眼睛看世界很美,但用心看世界更美。其實不止視障的朋友,所有身心障礙的人都是需要我們的尊重與包容,甚至你舉手之勞的幫助對他們來說會是生命前進的動力,同樣身處社會裡,就用你的雙手,引領他們走向正軌。當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替這些身心障礙者著想,也許有一天,手語節目能擴廣的更發達、路接上的高低障礙物會消失、健全的人民會主動幫助身心障礙的朋友,那麼我們的社會,才是真正的進步!

 
四●討論議題:
1.社會對於盲人的重視,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或是公共環境的設施, 有哪些會造成盲人的不便而使他們發生危險,而我們該怎麼改進?

2.社會的福利機構有很多,而對於視障的朋友來說,除了導盲犬協會積極 推廣導盲犬運動之外,還有哪些機構正努力替盲人增取福利,而增取的是什麼福利,對於視障朋友有正面的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