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故事的內容是在敘述說年輕爸爸帶全家去遊樂園玩,在等待人潮眾多的遊樂設施時,孩子都很期待又興奮,但對年輕的爸爸來說他的受苦難似乎毫無察覺,毫不同情,還處處惹他煩心。最後他終於等的不耐煩,離開隊伍,自行到處走走,經過了許多遊樂設施時,他想起了愉快美好的童年,無意中,他發現了一棟房子,門上寫著:「小小孩的世界」。他好奇的走了進去,赫然發現了奇怪的樓梯,一階一階的爬了上去,樓梯越來越高,讓他愈來愈他搆不著,他吃力的爬著,直到樓梯的頂端。
在大房子裡面,他遇到了巨人爹地、巨人媽咪、巨人祖父,遭遇了和他兩歲大的兒子泰德一樣的困難,所以東西都變大時,要取得會變的更加困難,他明白到了,「我曾經生活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只是我忘了」。他終於能夠體會,小孩眼中的成人世界是什麼模樣?他們幼小的身軀,要如何適應這個「大」環境?他必須重新解讀孩子的心,用跟孩子一樣的角度去看待,他心裡想到了巨人祖父所說的話,不要再把小小孩的世界給忘了;如果能夠常常提醒自己他們只是一個孩子,尤其泰德只是一個小小孩,你就不會對他們太過苛責。回到現實中,他學習試著放慢腳步,對孩子耐煩些,牽著自己兩歲大的兒子,讓他跟的上自己的腳步。他默默的想著:「『小小孩的世界』…多麼奇妙的經歷,不管是真是假,我絕對不要再忘了!」
蒙特梭利的幼教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她特別強調的是對幼兒的暸解。這也就是說,要帶領孩子,必須先要「懂」孩子。一般年輕的父母帶領幼兒,總是一會兒疼惜萬分,一會兒火冒三丈。這都是因為不瞭解幼兒的緣故。
在這篇傑出的「教育童話」裡,針對這一點,安排了一個「文學的提示」。她告訴父母,不要高高在上的俯視孩子;應該蹲下來看孩子。一旦蹲下來,大人的視平線就跟孩子的視平線齊高,大人才能看到孩子所看到的。又提示說:帶孩子上街,要用孩子的步伐,不要硬拖著孩子配合大人巨大的跨距。這些可愛的提示,告訴了「不會帶孩子」的年輕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態度上應該有所改變。
愛心來自同情,同情來自瞭解,暸解來自知識的啟發。這篇教育童話的原作者「艾琳.渥爾芙」(Aline
D.
wolf)女士,在作品中闡釋了蒙特梭利的幼教思想,也使這篇作品閃耀著知識之光。
年輕的父母讀完這篇童話,可以有雙重收穫:一個收穫是瞭解蒙特梭利的幼教思想,另一個收穫是更瞭解孩子。而且,正像一切童話的結尾一樣:從此,你跟你的孩子就開始過起快樂幸福的日子了。看完這篇故事之後,使我覺得很有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