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0 特優
作  者: 郁肇尹 
參賽標題: 再做一次小小孩
書籍ISBN: 957-9698-39-2
中文書名: 再做一次小小孩
原文書名: 再做一次小小孩
書籍作者: Aline D. Wolf
書籍編譯者: 韓文瑞
出版單位: 及幼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1995年12月
版  次: 二版
一●相關書訊:
這本書,是一位幼教專家「用兒童文學作家的專業手法」,為年輕爸爸媽媽們寫的童話。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輕的爸爸跟他兩歲大的兒子。整個故事的設計,看似十分詭譎,但是細細閱讀下去,卻能使年輕的父母處處有「悟」,時時有「悟」。

年輕的父母讀完這個故事,必定會又愧又悔的回去擁抱「很難相處下去」的兩歲兒女,巴不得向他吐露「改過自新」的決心。故事的起頭是「不安」的,而且很能一舉擊中「不會帶孩子」的父母的要害。故事的中段,是一場寫得十分精彩的「父親的奇遇」。故事的結局,十分溫馨。
 
 
二●內容摘錄:
也許我們會問:為什麼要有這一篇童話?故事的內容既然是「如何帶領幼兒」,為什麼不乾脆為年輕的父母寫一本手冊?採取:第一條,附解說;第二條,附解說;第三條,附解說…這樣的形式?當然可以,不過,那由一連串的「概念」構成的條文,怎麼能像這篇童話那樣引人入勝?那樣的條文,怎麼能讓年輕的父母讀了,那樣刻骨銘心,那樣的難以忘懷?使「知識」變得感人:這就是文學的魅力。這個故事其實也是一個十分具體的實例,告訴我們怎樣去帶領兩歲大的孩子,怎樣去愛兩歲大的孩子。
 
三●我的觀點:
這則故事的內容是在敘述說年輕爸爸帶全家去遊樂園玩,在等待人潮眾多的遊樂設施時,孩子都很期待又興奮,但對年輕的爸爸來說他的受苦難似乎毫無察覺,毫不同情,還處處惹他煩心。最後他終於等的不耐煩,離開隊伍,自行到處走走,經過了許多遊樂設施時,他想起了愉快美好的童年,無意中,他發現了一棟房子,門上寫著:「小小孩的世界」。他好奇的走了進去,赫然發現了奇怪的樓梯,一階一階的爬了上去,樓梯越來越高,讓他愈來愈他搆不著,他吃力的爬著,直到樓梯的頂端。

在大房子裡面,他遇到了巨人爹地、巨人媽咪、巨人祖父,遭遇了和他兩歲大的兒子泰德一樣的困難,所以東西都變大時,要取得會變的更加困難,他明白到了,「我曾經生活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只是我忘了」。他終於能夠體會,小孩眼中的成人世界是什麼模樣?他們幼小的身軀,要如何適應這個「大」環境?他必須重新解讀孩子的心,用跟孩子一樣的角度去看待,他心裡想到了巨人祖父所說的話,不要再把小小孩的世界給忘了;如果能夠常常提醒自己他們只是一個孩子,尤其泰德只是一個小小孩,你就不會對他們太過苛責。回到現實中,他學習試著放慢腳步,對孩子耐煩些,牽著自己兩歲大的兒子,讓他跟的上自己的腳步。他默默的想著:「『小小孩的世界』…多麼奇妙的經歷,不管是真是假,我絕對不要再忘了!」

蒙特梭利的幼教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她特別強調的是對幼兒的暸解。這也就是說,要帶領孩子,必須先要「懂」孩子。一般年輕的父母帶領幼兒,總是一會兒疼惜萬分,一會兒火冒三丈。這都是因為不瞭解幼兒的緣故。
在這篇傑出的「教育童話」裡,針對這一點,安排了一個「文學的提示」。她告訴父母,不要高高在上的俯視孩子;應該蹲下來看孩子。一旦蹲下來,大人的視平線就跟孩子的視平線齊高,大人才能看到孩子所看到的。又提示說:帶孩子上街,要用孩子的步伐,不要硬拖著孩子配合大人巨大的跨距。這些可愛的提示,告訴了「不會帶孩子」的年輕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態度上應該有所改變。

愛心來自同情,同情來自瞭解,暸解來自知識的啟發。這篇教育童話的原作者「艾琳.渥爾芙」(Aline D. wolf)女士,在作品中闡釋了蒙特梭利的幼教思想,也使這篇作品閃耀著知識之光。
年輕的父母讀完這篇童話,可以有雙重收穫:一個收穫是瞭解蒙特梭利的幼教思想,另一個收穫是更瞭解孩子。而且,正像一切童話的結尾一樣:從此,你跟你的孩子就開始過起快樂幸福的日子了。看完這篇故事之後,使我覺得很有趣。
 
四●討論議題:
年輕的父母更應該時時反省:我們對孩子生氣,是不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孩子?我們會不會因為不瞭解孩子而無法同情孩子?我們會不會對孩子有超過他的能力的要求?我們會不會對孩子很「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