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9 甲等
作  者: 蔡佩珍 
參賽標題: 母親的金手錶
書籍ISBN: 9575608631
中文書名: 母親的金手錶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琦君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1年12月31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琦君的名字幾乎就是現代散文的代稱,儘管她被余光中列為第一代女散文家的代表,她的讀者可是一代傳一代,她的作品與時間競走,經過歲月的淘洗,筆下的人物永不褪色。琦君曾說:「寫作貴在『誠』字,有真心才會有真情,絕不可為人造情。」評論家夏志清就把琦君歸於李後主、李清照為代表的抒情傳統,而成就比二李高。也因此她的文章最早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因為她的文字最能貼近中國人的美和善。母親的金手錶是水是故鄉甜與獲國家文藝獎的此處有仙桃二書精選。從難忘的往事、母親的手藝與生活隨筆,將時空定格,與讀者一起走進琦君的友情世界。
 
二●內容摘錄:
學校訂的校規,一來是養成你們守法守秩序的觀念,培養你們健全的人格。二來是保護你們。你們不是不被允許外出,但必須在規定時間回校,以免我們擔心。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在法規範圍以內,一切都是非常自由的,觸犯了法規,受了懲罰,就感到不自由了。你們應當反省自己的行為超越了自由的範圍,而不是合理的法規給你們的限制太嚴。比如每到了冬天,政府都要宣布宵禁,夜間十二十以後不許有行人。這樣的禁令,只有小偷與強盜才感到不便,善良的百姓,一定會感激政府對大家的保護是無微不至的。
 
三●我的觀點:
在琦君的散文裡其實早已融入古典的優美詩詞。從古典文言過渡到現代白話,琦君的文字已被公認是最成功的典範。在她的散文中經常會出現古詩詞,卻一點也不隔閡,因為她說是順著情境而寫,至感傷處,古人的詠嘆正是將悲懷昇華為人生的體悟,真正做到哀而不傷。

琦君的母親雖然貴為大戶人家的正室夫人,但他從不受丈夫的喜愛,但小妾的打壓,和操持家務的辛勞,可她也從不說自己命苦,卻還無怨無悔的付出,因為她有樸實、堅忍、勤勞與慈悲的心懷,和一顆悲天憫人的心。

童年、憶往,人人會寫,但就如評論家所說的「人人意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而這句舊文學的根柢深深的影響了許多已成名和尚未成氣的作家。琦君常說古人的用字精簡給了她很大的影響,而新文學的洗禮更讓她出入今古之間悠遊自如。更重要的是悲憫之心。琦君說她寫不來不好的,她不是不知道到人性黑暗面,所以琦君以她特有的敏感度與學識駕馭洗練的文筆,譜寫出了許多溫馨感人的文章。

琦君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不只一次出現在琦君的作品中,因為她善於挑選素材,烘托場景,而相同的人物可以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現,卻無重複之嫌,反而因此勾畫出完整多向的面貌。

在各個作品當中,都會有作者說不出的感傷,和無法表達出來的情感,也因此那些作者們常把想要表達出來的情緒完完整整的把它寫成一部有豐富情感的作品。當作者的母親去世時,作者還在學校唸書,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而當作者知道時,已經來時已晚,作者的母親已於兩個月前默默地離世了,所以作者將這份椎心的懺悔以及沒辦法在母親有生之年孝順的心情完整的呈現在文章中,也讓作者痛心疾首又哀傷。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是在說父母在的時候,不應該離開父母遙遠又長久,而是應該要隨侍在父母的身邊,享受親情的擁抱。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本分,而我們在求學階段還沒有能力學烏鴉反哺,但是我們目前只要認真求學,聽從父母的話,愛護身體,不使父母擔心,這就是孝順的本質。

所以當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不可以抱持著麻煩,討厭等等的心態,而是要抱著尊敬的父母的心態,去孝敬父母,那是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像作者的母親一樣,當作者有能力準備孝順母親時,作者的母親卻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離開了她,讓作者深深的感到失去至親的痛苦,因此我們一定要確實的把握當下孝順父母,才不會造成將來的遺憾。
 
四●討論議題:
在母親的金手錶的那個年代,沒有自動錶、電子錶這種新式手錶,就連一隻上發條的手錶,對於一個鄉村婦女來說,都是非常稀有的寶物。對作者來說自動錶也好,電子錶也好,假如時光真能隨著母親離開的那一瞬間就停住的話,作者是不是就能知道母親離開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