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這一本與教育孩子有關的「老爸日記」,我了解到了一個孩子最主要、最直接的接觸就是「家庭」,所以一個家庭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
一個孩子從他出生、成長的過程中,非常多的人格觀念都是從小就得知、定型的,這些觀念通常都嚴重地影響著孩子以後再為人處事時的表現。所以如果那些應該從小就教導孩子的重要觀念並未確實的做到很好,甚至是怠慢的放任,或者是只依賴著學校的教育,將可能會使孩子的行為嚴重的偏差。
「以身作則」可以說是教育孩子最基本的規範,如果連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都做不好又怎麼能讓孩子們心甘情願的做到最好的呢?舉例來說,有一次在學校上課,有ㄧ位同學突然罵了一句髒話,原因是另一位同學在胡鬧拿橡皮筋射他,老師就提醒同學們不要上課嬉戲也不要罵這麼難聽的粗話。規勸完後老師突然問全班同學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老是把髒話當成一種語助詞?開口閉口都是髒話,爸媽沒有教你們不要隨隨便便就罵髒話嗎?」結果有個同學回答:「因為我爸媽也有在罵啊!」,這句話著著實實的告訴了我們「以身作則」是多麼重要的典範,因為孩子會「有樣學樣」,所以在教導孩子前必定要有一個好的規範才有足夠的影響力去教導那些很基本卻很重要的東西,例如:守信用、責任感、禮貌、良好態度、包容與關懷……等。
家庭教育比其他任何的教育來的重要所以應該要多費心思來教導,可是「教育孩子」這件事情的困難度想必是非常高的。每個父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論是人格態度、情緒管理還有在社會團體裡都能做到最好,可是這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在教育孩子時對孩子較嚴格或是期望太高,讓孩子的自我要求較高,當他有一天做不好時,孩子是否會太責怪自己而容易悶悶不樂,愈來愈沮喪而失去信心?相反的,若是對孩子放鬆或放任,讓孩子做任何的事情都很隨便潦草,沒有自我的要求及壓力,就容易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目標而產生一種「有做就好何必做到最好?」使他什麼也做不好,成不了大器。
能夠讓孩子不過度的要求自己也不過度的放任,這就是父母親最希望能夠在教導孩子時能達到的平衡吧。不管是在情緒管理或其他方面,都不要太過於偏向一方,能夠達到最平衡最好的。不因為勝利而驕傲自滿、失敗時不過度沮喪而是積極的再接再厲;在安逸幸福時要懂得感恩珍惜、在困難重重時更要努力突破超越;接受別人的關心、也替別人著想……這些都是身為爸媽想要教導孩子的理念。
孩子未來的路途中必定會有相當多的波折,時起時落,道路彎彎曲曲不好走也經常會有絆腳石,而要怎麼的堅持下去就看孩子的毅力、願意解決面對事情的態度。而這些正確的觀念就是身為爸媽最希望能夠教導在孩子身上的。而這本「爸爸日記」就是一本很深入很認真的寫出家長對孩子未來的各種擔憂與期許的書,看過之後會使你更認識一個家長對孩子的細心照顧與互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