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34 甲等
作  者: 張樺娥 
參賽標題: 一首用文字與愛交之而成的交響曲─偷書賊
書籍ISBN: 9789866973420
中文書名: 偷書賊
原文書名: The Book Thief
書籍作者: 馬格斯•朱薩克
書籍編譯者: 呂玉嬋
出版單位: 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7年07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描述一位九歲小女孩在戰亂中被迫送到寄養家庭,但他的親弟弟卻死在途中,在弟弟冷清的葬禮後偷到了一本「掘墓工人手冊」。他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惡夢不斷。繼父為了讓她安眠,每晚為她朗讀近而教她識字。在那時貧窮的年代,為了滿足唸書的念頭而開始偷書。因為唸書讓她熬過了現實,也幫助了許多週遭同樣遭受痛苦的人們:她唸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入防空洞的鄰居們朗讀故事,安慰了一顆顆徬徨不安的心。

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憾動死神的故事。全書以死神的角度去描寫這個小女孩勇於面對殘酷環境、找回人性關懷的故事。
 
二●內容摘錄:
現在距離分別的時刻:兩個小時。
「不要走,爸爸,求你不要走。」她握著湯匙得手在發抖
「我們已經失去了麥克斯,我現在不能連你也失去。」
宿醉的爸爸聽了後,手肘頂著餐桌,手蓋住右眼。
「莉賽爾,妳是半個大人了。」他快崩潰了,但是控制下來,一口氣把話講完。「照顧媽媽,好嗎?」莉賽爾微微動了一下頭表示同意。「爸爸,我會的。」(p.374)
 
三●我的觀點:
看完這本書,突然覺得有許多人很不珍惜唸書的機會。如果她是書中的小女孩,她或許會決得很慶幸,慶幸可以不用唸書、不用考試。但是是真的這樣嗎?我卻不這麼認為,像書裡的莉賽爾那樣或許很好,但是卻錯過了許許多多認識世界的機會。像書中裡面的女主角莉賽爾那樣子,因為想念書而去偷書。雖然知道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卻為她感到鼻酸。她是多麼渴望唸書、識字啊!比起現在,我們又是多麼的幸運。卻有許多人一直抱怨功課太多、考試太難沒有時間出去玩等等。卻不知道有許多人多麼渴望唸書、多麼渴望識字。卻因家裡環境負擔不起學費。他們多希望自己是坐在教室內的其中一位。即便是在教室旁邊的草叢偷聽也好。但他們連在外面偷聽,都是一種奢望、一種妄想。他們比任何人更渴望識字,因為那是唯一可以讓他們翻身的機會。

還記得小時後,爸爸媽媽常常說他們小時後的事給我們聽。告訴我們再他們那時候,要天天上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常常會被叫去農田裡除草、灑水等等。往往教室裡剩不到一半的學生。以勸勉我們努力向上。哪像現在的小孩子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去上課,聽老師碎碎唸;不喜歡某個老師上課的方式就翹課。在那個時候哪有這種事阿!沒在學校一定就是在田裡幫忙,哪有時間可以讓你出去玩?不去上課?更好!不需要多繳學費,田裡又多了一個人手可以幫忙。父母可樂著呢!哪像現在貸款讓小孩子唸書還天天翹課,不然就是上課都沒在聽,專心的聽同學「上課」。

有許多人在面對困難時,會選擇逃避。但是故事中的小女孩莉賽爾選擇了面對。面對那些避之唯恐不及的困難,勇於面對殘酷的環境。她像是黑暗中的一盞燈,帶給了再困難中的人們一線黑暗中的曙光。那是幸運的,當她可以幫助別人時。曾有人說過:「施比受更有福。」或許就再說她吧!現在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忽略了別人是否同樣遭受相同的處境。有許多的事端,便是這樣而引起的。所以我們要多多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還記得我們之前的老師,為了鼓勵我們去讀書曾說過:「你不一定有錢有閒去環遊世界,但是你可以藉由書去環遊世界。」或許是這樣子吧!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不見得有錢有閒的到處去玩。但是在書中,它可以告訴你許多古今中外的事;也可以帶你去環遊世界;更可以帶著你享受書中的浩瀚。書中可以告訴你從來不知道,或是你想知道的事。所以常常看看書,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像書裡的莉賽爾一樣。我想,她在書裡得到最大的收穫因該就是得到了心靈的安慰以及識字了吧。
 
四●討論議題:
如果你在書中的環境裡,你會選擇努力鑽研學問?還是會照常吃喝玩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