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22 甲等
作  者: 李昱陞 
參賽標題: 生存之道
書籍ISBN: 957-0349-50-6
中文書名: 少年小樹之歌
原文書名: 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
書籍作者: 佛瑞斯特˙卡特
書籍編譯者: 姚宏昌
出版單位: 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0年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描述一個小男孩,他跟爺爺奶奶在美國東部的查拉脊山區生活的故事。小樹在五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爸爸媽媽,所以由爺爺奶奶收養他,帶著他在查拉脊山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爺爺跟奶奶都是查拉脊族的印地安人後裔,奶奶說小樹是在山林的懷抱中出生的,所以他天生就具有跟樹林溝通的能力,其實不僅如此,小樹他還能感受到大地之母的溫柔跟寬厚,懂得去分享小溪的歡欣鼓舞。

小樹每天都跟爺爺到山裡頭去勞動,有一回他親眼目睹了老鷹很殘忍的捕食安存,爺爺安慰他說:「不要傷心,小樹,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則,所有的動物都懂得一個規則,那就是只能拿你需要的東西,可是小蜜蜂不太懂,它儲存的花蜜永遠多過它自己所需要的,所以其他的動物,或甚至人都會來分一杯羹,而人也像小蜜蜂一樣,永遠貪取多過自己的那一份,他們從別人那裡略奪,戰爭自然就發生了。」

奶奶也常常跟小樹說故事,有一回奶奶跟小樹說,我們人的身體裡頭有兩種心靈,一種叫作肉體心靈,它告訴我們怎麼去尋找食物繁衍後代,也就是因為有肉體心靈,所以我們人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繼續的生存,而精神心靈我們用它來體察人事物的內在。如果一個人只用肉體心靈來思考的話,他的行為會變得貪婪而且卑賤,相對的,他的精神心靈就會慢慢慢慢的萎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活死人。奶奶還說精神心靈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要常常的鍛鍊,就會越來越強壯,而當我們的軀殼死亡的時候,肉體心靈會跟著死,但是精神心靈會永遠的存在。
 
二●內容摘錄:
「在認輸的時候.最好先確定自己有沒有盡了全力。」(P.19)

人類也像蜜蜂一樣,總貪取多過自己應得的那一份東西。他們從別人那兒奪取,戰爭便是發生了......。為了保住那些不該得的東西,人類魚是發展漫長的交涉,他們還會舉起旗幟聲稱自己的行為是順天合理的。有許多人因為這些交涉而和那面旗幟一同喪獅了生命。但是,他們永遠改變不了這個大自然規則。(P.30)

「老火雞就像是某種人類一樣,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多,就對周圍的事物不屑一顧了,頭抬得老高,結果什麼也沒學到。」(P.30)

一隻獵犬或是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沒也價值觀感的話,他就是個壞東西。(P.45)
 
三●我的觀點: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地方就是小樹的奶奶和朋友逝世時說的那些話。奶奶在臨走前寫了張紙條別在胸前,上面寫著:「小樹兒,我必須走了。就像你能感覺到樹木們的心聲一樣,當你在傾聽的時候,你也能感覺到我和爺爺。我們會在那兒等著你。我相信我的來生將會更美妙, 別擔心我。奶奶留。」他的朋友—柳樹約翰說:「我死後,把我葬在她旁邊。」這棵樹養了這麼大一片林子為我遮風避雨帶來溫暖。我的身體算是給他的報答,大概夠一年半載的了。

這些話深深的感動了我,讓我了解到他們的情誼是多麼深厚,甚至超越了生命 。書中最有趣、 好玩的事,我覺得都是小樹和爺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們每天都一起滑草,在地上打滾,跟狗兒們玩… 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擺脫壓力,每天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放鬆心情 ,快樂的渡過時光。

這本書裡,看見了祖孫三人謙卑地向自然學習、和自然相依相存的生活,不禁感嘆現實中的人類為了利益而不斷掠取,只想得到而不願付出,總是要等到大自然的反撲後才有短暫的反省和不確實的補救,例如身為地球之肺的雨林每天每天都在快速的消失,溫室效應也相當的日漸嚴重......等。

查理幾人對死也跟我們的看法不同,假若它們死了,認為回歸大自然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因為它們深信,死人的靈魂會仍然留在大自然中,陪著自己最親近的人,死亡只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回饋,是他們最後一次能補償大自然所提供他們的恩賜,精神會永遠長存在這個世界上。

死亡,說的簡單一點,有就是我們精神意識已經消逝了,你請了電子花車,以為死人能走的開心一點,說真的,它的精神意識已經脫離了肉體,他只是歸回他的最終歸宿,剩下的只是大自然的一些組成物質,並無多大意義,與其將他的肉體安葬,倒不如將他的精神保留下來會更有一點意義。

說實在的,在小小的家庭的故事可以改變在我們人生中的看法,雖然人以仙逝,但是靈魂及精神永遠保留在大自然中,人人都為了利益而著想而走火入魔,導致有個無反挽回的情形 。

在故事裡的奶奶說話裡,人有2顆心靈,一種是肉體心靈,而另一種是精神心靈,「如果一個人只用肉體心靈來思考的話,他的行為會變得貪婪而且卑賤,相對的,他的精神心靈就會慢慢慢慢的萎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活死人。奶奶還說精神心靈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要常常的鍛鍊,就會越來越強壯,而當我們的軀殼死亡的時候,肉體心靈會跟著死,但是精神心靈會永遠的存在。」這句話在我人生中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希望每個人不要在為自己利益著想,先想想奶奶講的話,在用自己精神心靈做判別,而不要用肉體心靈而做判別,這樣會害到自己也會害到別人。
 
四●討論議題:
小樹的爺爺說:「你只能拿你需要的東西。就像在獵鹿的時候,我們不可以獵取最強壯得那一頭,你反而要抓瘦弱並且跑不快的鹿,這樣強壯的鹿才能繁衍強壯的後代,你以後才會有更好的鹿肉可以吃。山豹帕可都明白這個道理,你更不能忘記。」短短的幾句話,就能讓人清楚了解:我們不該貪取過多自己應得的那一份東西。但是如果世界上沒有(不貪)這2個字,那哪來的(競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