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5 甲等
作  者: 呂文獻 
參賽標題: 第21頁
書籍ISBN: 957-444-289-6
中文書名: 第21頁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李家同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九歌
出版年月: 民95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一位心繫學生的教授,在臨終之前,仍記掛多年前育幼院的學生。身旁的人動用所有關係,終於將學生領到教授病床前,教授要他打開自己保存已久的課本,翻到第二十一頁,那正是學生蹺課前教授為他上的最後一頁……

上卷「我的故事」中,動人的十二篇散文,有李家同最深的情感與社會小角落被忽略的溫馨,搭配著名插畫家恩佐的細緻圖畫,牽動每個對世間仍有情的心靈,與書中的主角,一起落淚、一起歡笑……

而下卷「故事之外」,則收有李家同教授近年的讀書心得與時事感懷,鏗鏘有力,字字珠璣。
 
二●內容摘錄:
1、他只教了我們一個道理:「你們應該關心不幸的孩子」。P.26

2、如果我們成天假想自己非常不幸,我們就會變得謙卑而又有同情心。P.37

3、我們應該知道,平安絕非白白地能夠得到的,沒有愛人是不人享受這份珍貴寶物的。P.45-46
 
 
三●我的觀點:
看完第二十一頁我的感想是,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想過,要關心不幸的人、也沒想過全心全意的幫助別人、更沒想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等。

但我很榮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讓我有一個可以唸書的環境,等到我看到了世界這麼多非常不幸的小孩子,我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有多麼地幸福。而在我們的社會裡,也有不少的家庭環境並非是不好的家庭,但是非常窮困,在我們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之下,貧困的小孩子是很可憐的,他們如果功課有不懂的地方,回家往往無人可問,他們的父母沒錢不能送他們去補習,不能替他們請家教,他們的功課怎麼能好起來呢?這些窮困的小孩子往往沒有錢買書看,和其他同學比起來,他們的文化刺激少得可憐。

我常常在想自己不是生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中,因為我知道如果我有如此惡劣的生長環境,我絕對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的。有些貧困的小孩連三餐都不知道有沒有得吃有沒有吃飽,她們的父母是忙著賺錢繳水電費、郵電費等。哪有美國時間供他們的小孩去讀書。他們只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學壞」,不可以到「夜市賣盜版光碟」,不可以去「KTV打工」,不可以去「跳八家將」。他們只求這些而已,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遵守這些。回頭看一看,現在的我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穿,不用擔心三餐有沒有得吃,又可以去學校上課吸收新的知識也可在學校結交很多好朋友比貧困的孩子,我真的是太幸福了。也因此我這樣我從來不知道真正貧困的那種滋味,有這麼好的環境,當然可以在社會上立足了。

你們應該不清楚什麼是「生命的意義」,修女她說:「其實我從來就弄不清楚生命的意義,但我如何知道怎樣過有意義的生活。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扮演著一位好母親的角色,好多小孩子也因此有了母愛。任何人只要肯全心全意地去幫助人,都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生命的意義也許是非常難懂得,卻要做有意義的生活,卻不是很然的事。」但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這個「生命意義」的真正涵意,有人追求「名利」和「富貴」,認為這可以為他們帶來心靈上的平安,但是到最後,他們擁有的名利和金錢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任何的意義,他們的內心世界依然是空虛的,感到孤獨的。相反來說,有人並不懂真正的「生命的意義」,但他們只知道在有人需要幫助時適時地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們,且懂得真心愛人,他們的付出是奢望回報,是真正出自於內心去幫助他人,這種懂得去關懷別人、幫助別人的人,我相信他們過的生活是自己能體會到所謂有意義的生活。在現今這個社會上,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有錢的人錢是拚命的增加,而貧窮的人卻是不減反增,失業率也節節攀升,這樣一來,會讓我覺得這個社會真的有在進步嗎?富有的人每天過的豐衣足食的,不愁吃也不愁穿,還會參加一些不必要的活動,或者花錢去做一些無意義的事;而貧窮的人,每天卻得煩惱找不找的到工作,小孩的讀書費用繳不繳的起,前些日子新聞報導現在有許多兒童的午餐費都繳不起,這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失業的原因,這讓我看到我們的社會是怎麼了的形態。

但是,有錢的人有去注意到這些人,並幫助他們,這不僅僅是讓許多家庭得到「溫暖」、「幸福」,更能替自己獲得心靈上的滿足。父母給我們的生活是這麼的美好、幸福,我們是如此的幸運能夠出生在這家庭、這個國家,雖然自己是這麼的幸福但也不能忘記這世界上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正等待我們去幫助他們,我希望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盡自己最大的心力去幫助這世界上的人,讓他們的生活能夠過的更好,才能讓這世界更美好。

「生命的意義」對我來說是要幫助不幸的孩子、窮困的家庭、聽父母的話、反省自己之前所做的錯誤,這才是我的「生命的意義」。
 
 
四●討論議題:
1、如何關心不幸的孩子?
2、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3、什麼是人生的目標?
4、怎樣走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