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小樹之歌」裡,蘊含著許多的意義及情感,小樹和爺爺奶奶到山裡與大自然共同生活,他們瞭解人類和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唯有在不違反大自然的原則之下,才能與大自然真正的永續生活下去。大自然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只要你跟大自然和平的生活在一起,不去破壞它,好好的愛惜它,它會供給你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所以天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變化,都可能影響到全球的氣候形態。在人對地球的資源肆無忌憚的掠奪的時刻,其實搶奪的不僅是大自然的生命甚至是未來所有要在地球上生活的萬千生命體!所以唯有遵循大自然的法則,愛護我們的地球,資源才能夠生生不息,永續經營下去。
雖然父母不在小樹身邊照顧,他依然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樂趣,爺爺和奶奶教導小樹做人的道理,小樹學到的不只是在山中如何生活、如何獵火雞,更學習到了學校教育沒辦法涵括的事物和知識。如果從小就被保護的很好,那出社會後一定經不起許多考驗和失敗,沒有跌倒過就會不知道怎麼從失敗中爬起來,所以要是沒有經過挫折與考驗,就無法茁壯,也就無法體會到生命真正的意義與美好。
書中蘊含著許多道理,「生命的終結是一件自然的事,因為有死亡才有新生;仔細咀嚼夢歐拉的智慧,你就會明白大自然的規律。」這是印地安人面對死亡的態度。任何人都無法避免死亡的,人們會難過、傷心,但我們仔細的想想看,生命是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這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循環而已,有死亡才會有新的生命來到著個世界,只要任何事物都用「心」去感受,看看世界個各角落的美好事物,漸漸就會體會到生命是多麼的重要。
書中劇情高潮迭起,反應了人們生活的困苦和當時社會的黑暗,且字裡行間流露的真情雖然隱藏在輕描淡寫的筆觸中,讓人有所啟發,讓人懂得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感覺受益良多,耐人尋味,以及充分了解少數民族以自然生態為生命法則的信念。最後,在爺爺奶奶離去後,有一句:「當軀體接近死亡時,肉體心靈也跟著死亡,但精神心靈卻是永遠存在的。」雖然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但我深深相信,爺爺奶奶的精神會一直陪伴著小樹,而不是離開他的身邊。希望藉著了解對生命的尊重,更藉由少年小樹的故事,使我們能有更深的省思,好好愛惜生和尊重生命,仔細觀察也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人、事、物,雖然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黑暗的地方,但只要以不同的角度來觀看世界,你會發現世界是美好的,直得我們珍惜與愛護,對於身旁周圍的人、事、物,不再只是忽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