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的思想有客觀.主觀兩方面。人們害怕的死亡,是疼痛,是害怕死了之後不知會到何處、與家人離別,當然莫瑞也不例外,只是,他能將這些害怕轉為奉獻,藉由自己一生的體驗,包括不堪回首的童年,將臨死的和生理上漸漸萎縮、不聽使喚的痛苦,描寫的讓讀者彷如身在其境,甚至加入了一些莫瑞孩童本性,使內容不只侷限在一片死疾。有一句話說:「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在哪一天,沒辦法再自己擦屁股。」透露出他對於死亡不是很看重,死亡只是一個生命的結束,只要活的有意義,對愛人付出關愛,這樣就算呼吸停止了,靈魂仍會在重要他人的心中延續。莫瑞的心境,坦然的刻在人們的傷處,讓人有一種,即是有多苦難,最後都會留有一絲希望的喜悅。
『死亡』發生在別人身上,就已經夠令人心酸,何況是即將發生在自己身上?就算自己坦然接受,但想到週遭的親友,都因你離別而傷痛,那又是如此心痛的事。但墨瑞卻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利用剩下的時間將愛發揚光大,並能珍惜每次與他人相聚的時光,而墨瑞因身體日漸殘疾,往往需要其他人幫助,他並不因此自卑,更說:「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去接受愛,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愛,我們以為若是接受了愛,會變的軟弱。」
其實,死亡,雖然這是人生必要得面對的話題,但卻很少人會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它。書中的莫瑞剛開始知道自己即將剩不了多久生命時,也曾經有恐懼害怕的感覺,但他卻能在短時間之內轉變自己所抱持的想法,而轉到樂觀及對生命的熱情,甚至改變了他的學生,教了他許多的道理。
其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蠻深刻的,「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有長久的生命,可是我們只看到了生命的長與短,而忽略了我們是用怎樣的形式在過生命,如果,我們完全不知道活著所做為何,那跟沒有生命是不是又沒有兩樣?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
作者奮鬥多年,終於獲得了財富與地位,但這些對他來說卻不見得是最重要的東西,等到他再度和他的教授-莫瑞相逢時,他才從莫瑞身上知道對他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
其實,許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奮鬥多年之後,以為自己獲得了全部的世界,卻在生命將盡之時才恍然發現,原來自己失去的是多麼的多,或許這就是人生無奈的地方吧?
莫瑞之所以能夠在死前還那麼樂觀的看待所有的事情,大概就在於「生命」。這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東西都要失去了,其它的東西和生命的價值比較起來,沒比較重,所以,再去計較這些也就顯得沒什麼意義了。或許有人會說「反正都要死了,那樂不樂觀有差嗎?」這樣講也沒錯吧,不過,如果能藉由樂觀的態度,多少去影響到一些人,那結果是不是又會不一樣了呢?
另外,在面對死亡時,墨瑞能以『幽默』及『樂觀』的態度,這點讓我很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