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社會,醫療科技已經日新月異,已經能夠成功的做出"複製羊",然而會不會有一天,打開新聞發現"複製"的技術已達到完美而能夠成功的複製出"人類"?這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攸關於人權以及零零總總的許多;雖然這本書裡的安娜並不是凱特的複製人,但兩人的利害關係卻很雷同於複製人和本人間的關係,凱特仰賴著安娜的細胞,安娜卻因家庭的繫絆而不斷的充當藥糧。
假如今天安娜的父母沒有將安娜視為供應凱特需要的存在,那麼安娜會不會就不存在?我覺得能夠擁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現在的小孩,個個都沒有主見,習慣性的將問題丟給他人,而卻不自己面對、自己解決;而當更嚴重的問題發生時,個個都慌了手腳,然後挫敗。所以我認為雖然有時候給予幫助不是壞事,但是得要拿捏分寸,而不是全盤接收;家人適時的鼓勵對於我們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當你發現你有能力能夠救活你深愛的人的生命時,你會選擇視而不見或是竭盡所能的幫助?主角安娜一開始的做法使得她的父母對她很不諒解,而安娜也非常堅持自己的理念,而最後道出自己為何不再做捐贈者的原因,而讓結局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假設今天換做是我,我想我也許就不會順從姊姊的意願,而捐出器官,我認為能夠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是很美好的,雖然書裡的凱特不願意讓妹妹捐出器官,不過我認為,就算違背了她的意願,我依然還是會選擇捐贈,我想這應該是屬於與安娜不同的表現愛的方式。
怎麼做才是能夠對雙方都最好的?安娜的母親莎拉面臨的是兩方都是心頭肉,一邊是病情惡化的姊姊凱特,另一邊則是不願做捐贈者的妹妹安娜;在現實生活裡,絕大多數的人常常會面臨到"選擇",例如難產的產婦,努力將新生命帶來這世界,而門外來回踱步的丈夫就會面臨到選擇「保媽媽還是要保孩子?」。當兩邊都是最好的,當兩邊都是最重要的,那麼該如何抉擇才是最好的呢?因為加了"最",所以代表能夠選擇的只有一個嗎?像是莎拉,不斷的要求安娜妥協,那麼是不是代表著其實莎拉的心裡已經選擇了凱特而不是安娜?
讀完了這整本書,我認為他們是愛著彼此的,不論是莎拉或安娜或是凱特,因為愛著對方,所以處心積慮想為對方盡最大的努力。再這個社會有許許多多為了所愛的人不息犧牲一切,甚至犧牲生命的例子:媽媽為了保護強保中的幼兒,不惜以肉身擋牆;在火災現場,兒子不惜一切衝進火場只是為了救出受困裡頭的老父親。每個人表現愛的方式都不一樣,就因為大家心中有愛,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能夠如此的緊密,如此的融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