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私立樹德家商
年  級:三年級
班  級:22
科  別:廣告設計
名  次: 第三名
作  者:陳祉玲
參賽標題:太陽石
書籍ISBN9577450849
中文書名:太陽石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約克史坦納
出版單位: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005
版  次:初版三刷

相關書訊:
約克.米勒於一九四二年出生於瑞士洛桑,一九四八年與家人遷居蘇黎士庫斯納特市( Kusnacht )。進入蘇黎士比爾( Biel )應用藝術學校就讀,取得插畫文憑後,未滿二十歲便隻身前往巴黎,在當地廣告公司從事插畫設計工作。後來,他回到瑞士,由於有父親的經濟支援,使他得以無後顧之憂的開始進行圖畫書的創作。

他的第一部作品《挖土機年年作響 ------ 鄉村變了》(和英出版)一問市便得到
極高評價,隨著該書在法國、美國、義大利與斯堪地半島諸國出版,在國際間也獲得極大回響。這本書是以七張折頁展開的畫紙,呈現一個小村莊二十年來的變遷,許多幼稚園及小學都以這部作品為教材。在這部作品中,約克米勒對環境變遷和人類文明帶來的破壞,批判味道甚濃,但是他所採用的敘事手法卻是溫和中帶著無法迴避的力量。

米勒與約克.史坦納合作的第一本書也在同年問市,這本名為《森林大熊》(格林出版)的書,同樣獲得好評。後來,米勒與史坦納又相繼出版了許多書,其中包括:《再見,小兔子》,《太陽石》以及《 The Rebellion of The Animals or The New City Musicians 》等等。


內容摘錄:
假如紅太陽石浸到水中,那就表示人們違背了自然法則,它暗示這個島即將沉沒。」﹝p.19

假如國王要給我們貝殼做酬勞,我們可不要,我們可以要回被大島上的人偷走的泥土。﹝p.10

大島上的人曾經搶奪小島的土地,還拉小島上的男人做工,製造苦難和恐懼。其實,小島上的人根本沒想要報復大島上的人。他們幫助逃難者上岸,帶他們會自己的家。﹝p.28

我的觀點:
隨著工業化、科技來臨,人們渴望追求高效率的生活,已經對地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像是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短短的十多年來,熱帶雨林的面積逐漸縮小。而研究指出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不受輻射傷害的大氣層,也已經出現多處破洞,但是號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也不能像以往一樣,發揮那麼大的效用
了。前幾年發生震驚全球的南亞大海嘯、以及美洲境內的颶風造成更多人員重大傷亡、冰川逐漸縮小......等等,這麼多的數據顯示,最後,發現了問題都是源於萬物之靈的我們。大自然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也視而不見,或者秉持著明天再說的心態。或許,最後,這惡果還是由罪魁禍首的人類承擔。

人類為了造福人類,不惜去破壞或擷取原本屬於全自然的東西或物質。大自然為了平衡原本的平衡,所以才會產生出這些驚人的反撲。最後人類造福人類的福祉只是短暫的,因為這樣下去人類勢必有更大的災難。除非人們的道德良知全然覺醒,否則單只為了利益的私慾,滅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與大自然相處,不是說要愛護它就能道盡的,是一種與大自然的互相尊重,政府常常在呼喊:「要多種植樹木,不要破壞山坡地,要保持水土。」這是不是政府的一頭熱,實際上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多植樹的確為了大自然盡了一份心,但能保證它下一分鐘是綠意盎然嗎?說不定它已經被一個所不認識的人的一個「不小心」的腳印,輕易奪走生命,我們只做到了保護,但是最實際的應該是互相尊重!

我們為什麼要植樹?我們如果不去濫伐,不去濫墾山地,我們需要種植那麼多樹?山的原貌不就好端端的在那,當他們已經找到一種自然的平衡時,我們只需要與它和睦相處就好了,何必種植樹木?基本的互相尊重已經做不到了,在細心的保護、努力的廣植樹種,只是造成以後的更濫伐而已!

人類社會的演變,事實上與生存環境的改變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為了後代子孫的長治久安,必須改造環境,這種種社會變遷的原因,都不外乎以生存為目的,進而追求更穩定及更安全的生活。所以說,人類社會的演變,其實也就是生存環境的改變。然而,人類在改變了生存環境之後,往往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及領略到環境真的已經改變了,也因如此,人類社會演變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自然環境,人類在還未來得及學習與自然如何相處時,就開始利用自然的資源、改變了自然的環境。當自然環境和資源尚多而人類的數量尚少時,對資源利用的壓力還不算嚴重,但是就當今的現況而言,人口爆炸所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都對環境造成重大的衝擊,更讓環境有著不可承受之「重」。
 

討論議題:
有些人想要去人慾,
但是人本身就有慾望,
是否違反『自然法則』?
而因為這些慾望所造成的事,
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