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私立樹德家商
年  級:一年級
班  級:十五班
科  別:資料處理科
名  次: 第三名
作  者:吳冠賦
參賽標題:躁鬱之心
書籍ISBN9576214564
中文書名:躁鬱之心
原文書名:AN UNQUIET MIND
書籍作者:凱傑米森
出版單位:天下文化
出版年月:19980425
版  次:初版

相關書訊:
本書作者凱.傑米森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位空軍軍官,熱愛飛翔,作者因為家庭關係必須時常轉學。而作者也習以為常了,但在作者搬到加州後,生活變了調,作者的父親因為工作上的問題逐漸開始遁逃,情緒日益陰鬱,原本快樂的家庭出現了問題,最後陰鬱不安的情緒蔓延到整個家庭,而作者也在這個時候首度遭受躁鬱症的襲擊,起先的躁鬱症讓作者喪失了理智,做每件事情都不費吹灰之力,滿腹計畫,熱情沸騰。但接著的則是精疲力盡又欣喜若狂,思考不再透徹,無法了解別人說話的內容,這反而成了一個折磨。作者在遭受躁鬱症的時候,身旁有許多人幫助他,不只是藥物,還有家人、朋友、醫生、丈夫。經過了長久的時間作者終於重新感知自我。

 

內容摘錄:
無數的輕躁狂症和躁症本身帶給我生命不同的認知、感覺和思考層次。即使當我精神極為錯亂(幻覺、幻象、瘋狂)時,我仍然發現到頭腦和心靈的新角落。這些角落的奇妙、美麗令人屏息,使我覺得當下就能結束生命,但這些影像將會支撐我。有的角落則鄙俗醜陋,我從來不想知道它們的位置,也不想再看到它們。但新的角落總是存在,當我重新感知自我時我無法想像對生命感到倦息,因為我知道那些無邊無際的角落,將呈現永無止境的風光。(p.259

 

我的觀點:
雖然現在是醫療、科技發達的時代,但是仍然有許多的病無法用藥物來治療,而躁鬱症正是其中之一,有許多得到躁鬱症的患者都常常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為什麼上帝要讓自己要得到這種病,這種病有起伏不定的情緒,有時會情緒高昂、有時則精疲力盡。病發時,可以說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有些人承受不了這種折磨而選擇了自殺,也有些人選擇以大量的藥物控制病情。可是作者卻都熬過來了,雖然過時常過著失去自我、恐怖的日子,但也藉著藥物、朋友、家人、丈夫的鼓勵和安慰順利的脫離了可怕的惡夢,作者的意志力令人十分佩服。在病發時期作者曾經不肯服用藥物,一方面是不承認自己得了這種病,另一方面則是想如果連這種唯一可以控制病情的方法都沒有用的話那會有多可怕的後果,但也因為這種想法,讓作者有慘痛的付出,因為喪失理智,最後終於乖乖服用藥物,我想很多人都是一樣的,不肯承認自己得了什麼奇怪的病而拒絕去治療或吃藥,但最後事情反而都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也顯示出了人類內心複雜的思考及不肯面對事情的後果,而這些也成為作者醫治病人時的經驗。作者本身是就是一位心理醫生因此他可以脫離單純的醫生腳色,可以成為被害者的腳色去幫助病人,也正因為如此作者並不想公佈自己有躁鬱症,怕別人會懷疑他對病人所做的輔導,顯現人類的反應思考,但其實反過來思考對病人或許也有好處。

也許有些人發現自己得了躁鬱症後會有想自殺的念頭,認為活在這個世上並沒有什麼美好的事情會發生,但他們卻都沒有好好想過自殺後的結果,作者也曾經想過要自殺,但是卻想到當家人看著自己支離破碎的屍體時的感受,打消了這個念頭。我覺得自殺後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讓事情變的更複雜而已,但人們卻常常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喪失了思考的理智,所以無論面對任何的問題都必須冷靜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躁鬱症這種病在一般人的眼裡可能只有負面的想法,但是在作者眼裡如果選擇要不要得到這種病,作者則難以選擇,在狂躁時期時的亢奮心情和湧現不斷的靈感讓人嚮往,其實人生中有許多的轉捩點,而作者認為這是讓她的人生從無奇變成了複雜得轉捩點,讓我感覺到,其實平淡無奇的人生,還是需要一點刺激,人才會有所成長,所以對於躁鬱症對於個人的好或壞很難以去評估。

然而作者最終脫離了惡夢,證明了即使別人認為無法醫治的病也能藉著自己的毅力和人們的幫助來解決問題,而躁鬱症也讓作者的人生學了許多的經驗,也讓人體悟到生命的複雜無常。

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親情、友情、愛情真的是非常的重要,雖然書本只有短短的兩百多頁但作者卻經歷了三十年,而作者的朋友、家人也未曾放棄過他,不斷給他鼓勵和解決方法,而愛情也給了作者非常大的幫助,讓作者重新感知自我,如果沒有這些人在背後,作者可能已經成為躁鬱症中的犧牲者了。

討論議題:
在現在的社會中,患有躁鬱症的人不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許有些人會排斥他們,認為他們有攻擊性,但也有人認為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懷及愛心,在人們知道自己有躁鬱症後,隨之而來的許多問題,包括是否要生育下一代,因為躁鬱症是一種遺傳疾病。如果生下的小孩有躁鬱症,那麼對小孩是否有不公平?而患者是否有照顧兒女的能力?這些都是有待討論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