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26 甲等
作  者: 林品萱 
參賽標題: 你就是想太多
書籍ISBN: 9787544296113
中文書名: 你就是想太多
原文書名: 你就是想太多
書籍作者: 張躍峰
書籍編譯者: 張躍峰
出版單位: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月: 2019年12月
版  次: 第一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張躍峰,1966年8月出生,河北邱縣人。於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畢業,具經濟學碩士、法學碩士學位。曾任河北省邯鄲市政府副市長。人生中,我們往往有太多的執著。執著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斷舍離才是智慧的選擇,也許有時我們只看到了斷舍離的痛楚,而忘記了若不斷舍離就會失去更多。在人生的單行道上,放下心中的紛擾,放下外物的得失,擁有一個豁達、通透的心境,才能讓生命更加充實。
 
 
二、內容摘錄:
想法只有化作行動,才有達成願望的可能,否則想法永遠是想法。(p.14)

人不是戰勝痛苦的強者,便是屈服於痛苦的弱者。(p.17)

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這樣,才能學會微笑,才能學會面對。(p.70)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戰勝自己是成功者的必經之路。(p.83)

執著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任何天賦、才華都不能替代執著。(p.85)

成功常在辛苦日,敗事多因得意時。(p.87)

運用自己的智慧,自己訂立遊戲規則,你就能掌握命運的主動權(p.127)

只有打破常規,才能訂立自己的遊戲規則,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出自己最精彩的表演。(p.130)
 
 
三、我的觀點:
想太多,對我而言只分為「多想」及「想多」。

何謂「多想」呢?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存在著夢想及目標。多想指的是永遠只想著夢想及目標,卻不落實的去追求它們,空說了一大塊的藍圖,最終連一片拼圖都沒拼上。如同書中所說:「想法只有化作行動,才有達成願望的可能,否則想法永遠是想法。」空想百遍還不如一個小小的行動,至少有行動而開始產生些微的改變。

那「想多」呢?就是指每個人對於自己在乎的人事物,常常會讓自己陷入鑽牛角尖的循環中。想多不一定是壞事,或許在循環當中能找到答案,能夠理出一段道理,且可以讓自己重新整理好自己。但反之,若是在不好的人事物上停留,反而會讓自己沉溺在那低落、焦躁的情緒中走不出來,無法脫離這惡性循環,許多心理疾病或許就是這麼產生了。

常聽別人說「你想太多了」,自己在迷茫之中,把事情複雜化且注重細節,被旁人說鑽牛角尖。旁人給你的是旁觀者的角度,其實事情越簡單明瞭是越好,不用想多,更不用去規劃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們這樣高度敏感者的人定義為:「大腦多向思考者」。我們和一般人的邏輯思考不同,我們總是不能接受外界給的意見、腦袋裡產生無數個疑問、更是對自己的想法評論更多。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同,在聚會中格格不入,不斷的思考怎麼做才可以獲得更多的認同,為何會說「更多」?是因為我們高度敏感者的想法或許還是有人會認同,並且給予我們鼓勵,讓我們更能認同自己的敏銳,不去懷疑自己的感受。

有句話是這麼說道:「無關生智,局外生慧。」面對任何人事物時,可以讓自己進入無關的心態、局外的狀態時,當下就是智慧的產生。讓自己處於旁觀者的角度在理解時,會放下許多主觀意識及情緒,有著各式各樣的面向在看待一件事情。而在這當下,早已沒有「多想」及「想多」出現的可能了。

「想」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行動」,一種是「反省」。一個想法如果沒有行動,每天都在空想,日子一天天過,到最後沒得到答案而且是無意義;想通了才做,對任何事情都是有幫助。有句話說:「講話、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任何事情經過大腦充分思考之後,才繼續下一步。俗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知錯能改,深刻反省自己。一個人如果知道要改進,會用大腦思考哪個部分做錯、哪個部分不完美,才能有更完美的下一次。像在記舞蹈動作一樣,第一次錯了,錯誤銘記在心,下一次再做出更完美的動作。任何事情都需要「想」,想了才有結果,想了才知道答案是什麼,有些人給了批評,只要思考過後,只要清楚自己就好。自身長處,唯己深知;旁點長處,雖真聞假。
 
 
四、討論議題:
人,為什麽會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