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22 甲等
作  者: 李思函 
參賽標題: 人性本詐?
書籍ISBN: 9579279268
中文書名: 我不是教你詐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劉墉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1995年1月15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劉墉,原名劉鏞,號夢然。生於臺北市,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教育家 。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廈門大學客座教授。出版小說散文著作一百餘種,他的散文大概分成兩類,一類是處世散文,另一類是溫馨勵志散文,用詞平實近人,被譯為英文、韓文、越南文、泰文等文字出版。他的散文書常是華人地區的暢銷書,當中有入選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的文章,例如《肯定自己》中的〈你自己決定吧〉
 
 
二、內容摘錄:
1會打電話,天涯變咫尺,不會打電話,咫尺變天涯。 《我不是教你詐P.186》

2.當你種出最豐碩,甚至遠超過果園主人以前種出的果實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是誰讓你進來,又是誰給你這塊地,我們自鳴得意的時候,千萬不能忘本。《我不是教你詐P.51》

3.如果你發現別人的秘密,千萬要忍,因為別人可能只是猜測,或只知道極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千萬別成為「真正說出來的那個人」。《我不是教你詐P.31》

4.無論對別人說出自己的秘密,或去聽別人的秘密,都沒什麼好處,你可能有「短利」,也可能有「長害」,何況在秘密傳遞的過程中,又會產生許多副作用。《我不是教你詐P.22》
 
 
三、我的觀點:
《我不是教你詐》書裡把很多生活問題、社會案例編成一篇篇的小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作者闡明人性的兩面:善與惡,在功利掛帥的複雜社會中,如何看穿人性是成長的必修課,甚至是生存的必要技能,能看清人生惡劣的一面,又能以人性善的一面來待人處事,這是非常不容易,但這不就是為人一輩子努力要達到的修為嗎?

《我不是教你詐》---書名非常吸睛,放在層層書架中很快就被吸引,作者劉墉先生以簡明的筆調說生活的真實故事,一翻閱就入目,欲罷不能,我這原本單純的腦袋,隨著故事的發展,好像電腦一般正在重組和更新。這本書在1995年出版,比我大了整整十歲,距今已有二十六年,其中一篇「疫苗的醜聞」,現在讀起來分外有感受,好像是另類的預言,也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的寓言。2019冠狀病毒疫情漫佈全球七大洲,無一幸免,造成全球至少近230萬人死亡,至少近1億500萬例確診,相較其他國家,我們疫情較緩和,但危機和擔憂仍是確在的,因為我們沒有自製的疫苗,目前也無法順利的向國外採購。

「疫苗的醜聞」故事大概描述:已開發國家的衛生部長想幫助貧窮國家,防止傳染病擴散,初衷是利人利己,但是政府的財政已經是多年的赤字,這樣的提案是無法在國會通過的,民意不會支持的,這時有廠商提議還有一批過期的疫苗,可以免費提供給貧窮落後的國家使用,雖然過期一個月了,但專家評估還是管用的,經過無數次的討論,最終還是把過期的疫苗空運到貧窮國家;就有如一開始廠商和專家的評估,窮國接種過期疫苗過沒多久傳染病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窮國人民得到救治而重生,富國也免於被波及,多麼美好的利人利己的結局,但人性不是這麼單純的。

回顧當時疫情竄延時,窮國處處的村莊都是黯然死寂,黑夜吞噬著最後一絲光明,留下的是一片暗淡的星空,曾經的溫暖也消失殆盡,死亡的氣味瀰漫,人人等待死神的召喚。每天雖然已經筋疲力盡了,卻活得驚心膽顫,每天看著眼前即將要消逝的生命,都是至親至愛或相識的,心中感到無比的悲哀和絕望,既無法為他們做任何事情,只能看著他們一天比一天痛苦,最後死亡吸走他們最後的一絲氣息,留下滿滿的遺憾與淚水,人們能做的事就是把所有的痛苦埋藏在心裡最深處的地方。每當勾起回憶中那莫名的煎熬,都會沉浸在悲傷的淚水中,街角埋葬了多少的絕望。

及時的疫苗,雖然是過期的,但因為是「它」,街燈又點燃,照耀著每一戶人家門前的小路,大地也再次沉浸在燈光送來的溫暖之中,傳染病消失了,人們獲得了救治,但沒多久,人們發現了藥瓶上的日期,那是過期的疫苗,原本國際互助的美事完全走調成為醜聞,國際輿論一面倒的踏伐富國的衛生部長,在謾罵中他就下台了。

救人的部長沒有博得善人的美名,反而落得缺德的惡名,怎麼會這樣呢?這就是人性的複雜性,「給」是不能一廂情願的,作者給了解答:「你即使送東西幫助人,也一定把對方的面子做足」(P.70頁)。這本書每一則短篇故事都有要讓讀者去探討的深層意涵,我認為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必讀的書,它會讓人多明瞭人性的多樣面目,能從事件的出發點、過程、結局,多方的探究,不執著於單一答案,我想這是作者想傳達的主旨吧。
 
 
四、討論議題:
對強勢又愛占便宜的同學,如何拒絕他又不傷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