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20 優等
作  者: 吳承澔 
參賽標題: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書籍ISBN: 9789579542760
中文書名: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王曉丹/余貞誼/方念萱/姜貞吟/韓宜臻/胡錦媛/黃囇莉/楊婉瑩/孫嘉穗/陳惠馨/康庭瑜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大家出版
出版年月: 2019/7/10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為何時至今日,厭女仍然是問題?或許有人認為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厭女已經不再是問題,然而當代持續存在的厭女現象告訴我們:在女性主義已經具有影響力之後,反而引發厭女網絡的反撲與懲戒。厭女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更為頑強。
 
 
二、內容摘錄:
  厭女是一種症狀,除了憎恨、嫌惡女性的態度之外,也形成男性將女性當乘客體的一套機制(p.10)

  父權為許多人製造出不少問題,包括女人,男人,同志,多元性別者都被父權刁難。(p.75)

  性別歧視不一定是厭惡的,污染的,厭女也並非一面倒的排除,眨抑式壓迫,經常是一體兩面,甚至一體多面的曖昧交加的狀態。(p.82)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是我在社群軟體上發現的,很符合自己平常所關注的議題,所以後來在圖書館又看見,就把它借回家看了。這本書的封面滿有設計感的,封面上畫著一個代表生理男性符號的石牆,中間有一朵花,我認為這有著女性被男性控制、監禁的感覺,很適合這本書的主題。書中的確也訴說著自古至今,女人長久被當成男人附屬品,被要求冠夫姓,並且被許多不成文的規定限制著,導致她們彷彿是被禁錮在監獄裡的一朵花。

  這也是第一部完整描述台灣厭女現象的作品,敘述「厭女」一詞的意義,和探索這個社會如何以各種方式,表現出針對女性的厭惡、憎恨及偏見。以及厭女的觀念是如何深根蒂固的影響社會,其實很多人從出生開始,便在無形中不斷的被灌輸厭女的思想而不自知。這本書也透過列舉一些真實社會的事件,讓我們了解厭女機制是如何去運作和處理,那些他們所認為「失格」的女人,如何不公平的被對待,進而去鞏固厭女思想在這父權社會的厭女結構。

  以書中所舉的一個事件為例,是發生在台灣知名網路社群PPT「八卦版上」的「母豬教」事件,原本八卦版有些零零星星、不成氣候的言論,用「母豬」影射具備某些特質的女性,但後來因為某位「母豬」詞彙的狂熱擁護者A G,因為發言太過偏激而被站方管理者施以「水桶」(禁止發言)的處罰,引起好事者的起鬨,於是事件爆發,許多人開始跟風並成立了「母豬教」,他們主要都是在攻擊那些有他們所認定的「壞女人」,例如用大量「性攻擊」的詞彙針對所謂的「拜金女」,或者嘲笑外在條件肥胖的女性是「母豬」、「學母豬叫」等,這是一種把女性當作客體來操控的現象。記得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曾經被媒體報導,說他「失言」將外籍配偶比喻成像商品一樣進口到台灣,如果報導是真的,這也是物化女性,客體化女性,甚至無意識內化的厭女思想。

  書中還有一個觀點,我特別認同:「父權為許多人製造出不少問題,包括女人、男人、同志、多元性別等,都被父權刁難。」我個人非常贊同,因為其實我也是受害者之一。我想在這裡為自己發聲,在父權社會下,我從小就不斷地被灌輸著「男生應該要陽剛,女生就應該要溫柔。」還有「男生應該要跟女生結婚。」只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的世界觀開始出現改變,因為我發現原來我想要的並不是一個溫柔賢慧的「老婆」,而是一個能疼我一輩子的「老公」。可是自從國小六年級開始,我慢慢認清自己喜歡男生後,因為跟我從小所學到的太不一樣,社會上所謂「正常」的兩性關係,讓我極度自我懷疑,這段自我批判的時光,我的壓力一刻也無法消減,我感到非常困擾。

  我花了很多時間摸索,不斷收集各種與性別平等教育、性別認同、厭女與同志等相關的資料,像這本描述台灣厭女現象的作品也是其中之一,我透過這些分析去了解自我性傾向認同的相關議題,漸漸我的心態開始改變,更加認識、也更加肯定自己,並且也關心各種相關的社會事件議題,釋懷後的我,希望將來能靠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試著去改變這個社會。
 
 
四、討論議題:
  我們該如何去改變各種因性別問題所產生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