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26 甲等
作  者: 陳沛蓁 
參賽標題: 它的名字
書籍ISBN: 9578412983
中文書名: 它的名字
原文書名: 它的名字
書籍作者: 戴夫•佩澤
書籍編譯者: 王蓓齡
出版單位: 新苗文化
出版年月: 1997年7月
版  次: 一板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在他母親的眼中,他只是個「它」就是一個東西! 一個比奴隸還低賤的存在物!

五歲開始,戴夫的母親想盡各種辦法折磨他,他必須做完所有母親提出的無理又可怕的要求或行為,也無法拒絕母親,最令讀者動容的不是他悲慘的遭遇,而是他的堅強,讓人心酸又感動。
 
 
二、內容摘錄:
別因為你個人的情緒失控,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傷害(P.194)

我知道,如果我要活下去,我必須想在前頭(P.45)

愛和榮耀你的母親,因為他是給你生命的果實(P.37)

人類的精神最後存活,勝過似乎無法超過的機會(P.180)
 
 
三、我的觀點:
它 一個男孩的名字是一本受虐兒的自傳,描述他的母親折磨自己的親生兒子,不讓戴夫吃東西,讓他受凍、調製毒氣等等可以傷害戴夫的事情,也對戴夫身體上面造成的總總的傷害。有好幾次為了應付社工人員的調查,她才會好好的對待戴夫,但只要檢查通過之後,她又會開始對戴夫不好,可憐的戴夫再次經過被媽媽欺騙的事實之後,才真正的理解到母親跟本不愛他的事實。

這本書提到的除了虐童事件的產生也告訴了我生活上以及環境的種種壓力,還有情緒上的疲憊日積月累所造成的隱性暴力的人格特質,個人情緒控管真的非常很重要,假如情緒管理無法處理好也找不到合適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樣對自己和家人都不好,所以找到自己合適的發洩方式是很重要的,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壓力需要發洩出來,如果沒有合適的發洩情緒,壓力也會一天一天的累積,讓一個好好的正常人出現暴力或憂鬱的現象。

故事中作者的母親使用各種平常人不會用的方式來虐待一個不到十歲的孩童,各種壓力下使得作者的母親變成一個可怕的人。作者的兄弟姊妹也因為母親的洗腦下一起排擠、欺負他。原以為作者會因為這樣子就放棄了自己而自殺或自殘,沒想到他用自己的意志力撐了下去、活力下來,讓我們知道不論在如何艱苦的環境中,也可以活的下去,記得永遠不要指望別人幫忙你,只有自己能靠自己去努力脫離困境。

現代社會太多家庭暴力的事件產生,威脅孩子不要說,或者把小孩困在房間裡面不讓他出來,而且附近鄰居或親戚也通通為了不要自找麻煩通通視而不見,讓受到家暴和受到傷害的小孩子一直活在爸媽恐懼威脅的家庭裡面,導致他們有自殘的行為,而他們可能到社會上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家人和小孩,讓這樣一直的惡性循環,導致家暴越來越多,如果真的被家爆了真的不要去和家暴者去傷害你自己,要學會保護好自己,讓自己不要也變的和她一樣,也可以打一一三家庭暴力專線來協助自己。

現在社會大家應該要學會怎麼自己做好情緒管理,壓力大的時候也要有自己的處理的方式還有解決方法,例如:聽音樂、打球、運動、畫畫或者是找找一個知己朋友聊聊天發洩情緒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適時的找朋友聊聊天宣洩出來,而不是一直憋在心裡難受、或是把壓力用在別人身上,或者選擇傷害自己或負面的方式來宣洩,要對自己好一點,往正面的方向思考,在讀這篇書我學習到了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和穩定性,也讓我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立場不讓家暴惡性循環,也了解到遇到任何的困難或挫折可以堅持下來永不放棄。
 
 
四、討論議題:
如果妳是作者,你會和作者一樣堅持下來還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