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9 甲等
作  者: 蘇仁昱 
參賽標題: 親情故事集
書籍ISBN: 978-986-241-9
中文書名: 親情故事集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廖玉蕙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親子天下
出版年月: 2014年10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選編人是廖玉蕙,東吳大學國文學博士,甫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職退休,著有《寫作其實並不難─凝眸光與暗、寫出虛與實》、《古典其實並不難─中國經典小說的25堂課》、《在碧綠的夏色裡》等寫作指引及文選,曾獲中山文藝獎、吳魯情散文集、五四文藝榮譽獎章等。多篇作文被選入國、高中課本及各種選集。
 
 
二、內容摘錄:
  老人時代忽焉降臨,聽母親說話是將成為未來民的必修課,本文作者是犯了母子體歇的相互之道,既真誠又無奈,人們在閱讀時薪夏往往然之餘,或許也會萌生回家看看母親、聽母親說話的想頭,這篇文章啟動人民重新思考孝順的傳統定義-光耀門眉、傳宗接代,在豐衣足食卻腳步匆匆的現代,也許父母最需要的孝順只不過是子女們聽他說說話吧。P.204。
 
 
三、我的觀點:
  我最喜歡這本書裡面的這一則:〈聽媽媽說話〉,這篇文章讓我們思考日常與爸爸媽媽的相處。文章剛開始寫道,母親端出剛煮好的颱風筍,雖然只是日常的互動,卻能感覺到媽媽的愛,讓這道颱風筍充滿愛與幸福的滋味。接著文章第三段,媽媽開始說,這道菜裡的醃蘿蔔怎樣怎樣的,媽媽不斷自言自語講個不停,表現出了媽媽平常在家的孤獨感,與盼到女兒回家的喜悅,不斷想跟女兒說話的慾望,自吃完飯後,媽媽不斷滔滔不絕地跟女兒分享身邊的大小事,在家裡發生的事,社區發生的事,甚至是生活大大小小的事等,而作者也只是靜靜地陪伴著母親,慢慢地聽他訴說一切,媽媽對女兒的愛,讓女兒離家後,在必須要自己承受孤獨,忍受孤獨時,勇氣倍增;媽媽對子女們的深情,體現於媽媽的犧牲與付出。

  這篇文章讓我懂了父母的付出,甚至為了對子女的愛能犧牲自己,而平常在媽媽對我碎碎念的時候,我總是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讓我深感愧疚。大家都知道要孝順,卻很少人真的知道甚麼是孝順,更少有人能去具體實踐。文章中的作者女兒,用靜靜的聆聽表現自己的孝順,雖然很簡單,卻也是一種孝順的方式,在現在的社會,靜靜聆聽父母或是長者的叨念,都是大家必須學習的事。因為父母或有些長者,平常很少有機會能夠向人抒發自己的孤單,沒有人能夠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 所以有空時,如果大家都能回家看看父母,或是打通電話回家,就是很好的孝順方式,有時候父母要求子女的真的不多,也許只要子女們能聽他們說說話,就是他們想要的孝順。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倫理的觀念,反映中華民族極重孝道的觀念,不過也有一些新的觀點。大導演李安曾說:「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足夠,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在新的觀念中,孝順有了較平等的意味,讓孝順變得公平,而不是一昧的服從長輩,如果是真心愛護晚輩,晚輩也是有良心的人,自然會對長輩好,也會尊重長輩,那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強求來的。長輩與晚輩間的相處,應該是互相尊重的,因此現代人最能體現孝心的方式,也許還是聽父母撈叨,因為老年人時常感到孤獨,喜歡回憶過往,作為子女簡單的陪伴聽聽故事,就能讓長輩感到幸福,而不是擺著臭臉,用不耐煩的語氣逃避長輩的撈叨。

  每個人都會老,也都有想要說出口,想要跟別人分享的事,也需要一個可以訴說的對象,如果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互相的尊重與同理,才能讓生活充滿更多溫度與溫暖,孝順不是長輩的要求,也不是晚輩要刻意執行的,孝順是相互的愛與互相尊重,在各自需要的時候,能夠相互陪伴與扶持。
 
 
四、討論議題:
  什麼是孝順?如何孝順?怎麼做會是我的父母想要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