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19 優等
作  者: 潘語婷 
參賽標題: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書籍ISBN: 9789571178196
中文書名: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原文書名: Psychologie des foules
書籍作者: Psychologie des foules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五南
出版年月: 2014年10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他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是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作者將法庭、選舉、議會的各種現象從「群體意識」的角度剖,也提出諸多歷史事件,如拿破崙征服歐洲、法國大革命、伊斯蘭教的擴散、耶穌成為全能的神並且主宰著西方文明,恐怕都是受「群體意識」的影響 ,進而歸納出人類的歷史皆是依循某種規律進行著,是一個無法脫離的迴圈。
 
 
二、內容摘錄:
  在形成一個群體的人群中,表現為其構成要素的總和或是他們的平均值──但這個觀點完全是錯誤的,是缺乏統計學依據與相關例證的。實際情況是,正像兩種化學元素──如酸和鹼──產生了化學反應之後形成了一種新物質一樣,這種新物質的屬性完全不同於使他得已形成的那些元素之基本屬性。(p.33)
 
 
三、我的觀點:
  在看這本書時,邊看邊思考了很多以前沒想過的事情。一開始只是覺得作者寫得很不可思議,後來仔細想想其實很多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

  作者說:「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卻被愚蠢的洪流給淹沒了。」看著本書時重新來定義一下,群體是什麼?「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若是由於想要融入群體,改變了自己,盲從於群眾,那就失去了原本的自己,甚至失去了靈魂。強行讓自己融入群體,我們原本的自己會不見,群體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極端化等眾多特點。作者敘述影響群體意見的諸多要素,包括各種間接和直接要素,群體意見很重要,但不可以因此沒有自我主張及判斷能力。

  這也讓我思考在網路上的一些新聞,常會以眾人的輿論去壓迫他人,甚至是當起法官來!但是我認為,網路新聞的真實性待驗證,再來就算是真的,也或許不夠全面,既然這樣,又為何要給予評斷?也許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去辱罵或是批評,但是同樣可以通過較為理性的方式,開放自己的智慧與想像,尋找另一個思考方式,這樣也許我們可以減少一些紛爭,讓事情更為完美一些。

  作者在書中舉出英美和法國—或者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和拉丁民族—的不同之處,作者將此視為種族不同的原因。但他的種族並非單純生理上的種族不同,而是種族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從屬不同。除非經過同樣是長時間的潛移化,或者是一場又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否則這些事實是極難被消抹的。因此對作者來說,法國大革命就是奠基在一個未曾要改變拉丁民族一切都要向政府依存的民族性,卻企圖僅以某種制度改革就想改天換地的宏偉實驗,結果就是數百萬人的死亡和流離失所。群眾的情緒是極為容易渲染而擴大,進而變得極端。我認為人與人思想的不同和他的環境有關,就像是生活在台灣或內地的人們,絕對不是他的血統導致他思想上的差異,而是在他的生活圈中,思想一點點、慢慢進入到他腦袋,變成了他自己的想法。

  人,以群居的方式獲得了生存、獲得了文明、獲得了地球霸主的位置,群體行為不見得都是好的,有時群體關係中充斥著利己、防禦機制,甚至衍生出加害別人或相互殘殺的事件,在青少年團體中最常見的就是霸凌,這就是群體事的欺壓,大多數的人並不是主事者,但如果不加入團體,怕自己就會淪為被霸凌的對象,只好加入群體,這是生存下去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說,是自我保護的最佳策略。

  這本書其實有點艱澀,一度我想放棄閱讀,但因為寒假時間延長,嚴後開學的原因,父母又不希望我在疫情時出外,家裡剛好有這本書就拿來閱讀,或許它不能說是消遣書,但對於啟蒙智慧和導正觀念具有一定的幫助,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人必須需要不斷學習,再來就是廣泛觀察群眾行為,要有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才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討論議題:
  在你判斷一件事情的是非或真假時,依據的是甚麼?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