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35 甲等
作  者: 張右琪 
參賽標題: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書籍ISBN: 957-8468-51-2
中文書名: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原文書名: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作者: Mitch Albom
書籍編譯者: 白裕承
出版單位: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 1998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位年經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學習生死之道的書。

對於活著這件事,我們總有自己的哲學。

關於何者重要何者可忽視,誰沒有一番說法?

然而,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已能預知自己的死期,由他來說出說明中真正值得重視的課題,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生活,我們能不能安靜的聆聽?

不是一定要傷痕累累才能悟出生命的道理,有些人的生命如同蚌承受著沙粒的折磨,把痛苦培養成一顆顆的珍珠。如果我們懂得欣賞他的珍珠,便上了人生最寶貴的一課。
 
 
二、內容摘錄:
我是要委靡不振,還是要善加利用剩下來的時間。-19頁

垂死之人並不是無用之人-21

如實接受你做得到的事和做不到的事-28

過去就是過去,接受它,不否認也不揚棄-28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活得不快樂也是。-48

生命中最緊要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69

有時你不能相信眼前所見的東西,你要相信你所感覺到的。你若要別人信任你,你也要能感覺到你能信任他們,就算你置身黑暗,就算你在往下掉-80

只要你學會了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104
 
 
三、我的觀點: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本我在國中時讀到的。

        當時只是草草的看了一下,卻意外的記住了某句對我影響頗大的話。「體驗生命,但不要執著,感受它,並穿透。」這句書裡的台詞常常在我腦海中響起,尤其當在我遇到了家中的某些並不太愉快的事時。我的國中到高中生活一直都不太平,從父母離婚、母親患上憂鬱症以及躁鬱症,到升上高中,因為父親資金周轉不過來將我和媽媽、哥哥住的房子賣掉,導致我們被迫搬家。常常會有人問我,會不會恨爸爸。事實上,並不會。

我把這一切當成了體驗生命,不要執著、接著穿透。

        很難,但當你成功時,會感受到十分的不同。這不是什麼無私的愛,僅僅只是,我不願意沈浸在恨的情緒裡面,那樣子的人生太可悲了。恨一個人太痛苦、也太悲傷,對象還是我的父親,我不要也不願。

        從一個死亡之人的口中了解到對於死亡的感受,是一件最直觀的感受,主角的存在更像是一座橋,連結生與死的橋,讓人更直觀的感受到死亡的逼近,當人一步一步迎向死亡,對於死亡的感受會更加的深刻。我常會思索,怎麼死去才對得起自己。或許就是生前勇敢地追逐夢想,死後不會有後悔,這樣才是真正的對得起自己。

        享受人生,也是主角所追求的。而他也的確做到了,書裡有一段話是這麼訴說的:「他每週三晚上總會前往教堂,參加一項名叫自由舞蹈的節目。會場會有燈光效果以及震耳欲聾的音箱,墨瑞走進會場,他穿著白色T恤以及黑色的寬鬆運動長褲,脖子上掛著條毛巾。不管放什麼音樂,他都是聞樂起舞。沒人知道他是傑出的社會學教授,只當他是個老瘋癲。」

         世界上,有誰可以真正的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活著?不會為了不值得的人的一句話而難過,只為了自己而活很難,不在乎異樣的眼光更難。我就是一個很容易在乎別人眼光的人,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默默躲在家裡痛哭流涕,我很自卑,也是一個很脆弱的人,但我不會表達出來,我自認是一個很假的人,就算我僅僅只是想保護自己。但這本書的主角,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不論是好是壞,是否會得罪其他人,但他也並不是會傷害人的那種直來直往,而是很真誠,認真的對待著每一個陪在他身邊的人,在將死之時,這種狀態更是表露無遺,畢竟,都要離開了,又何必隱瞞任何一絲一毫呢。

        死亡,是人們一直在逃避的話題。但人總有一死,遲早一天需要面對,如果今天就要死亡了,你還會還會毫無意義的去追求金錢、名利嗎?還是寧可慢下來,好好的關心身旁的人,去感受愛感受快樂。死亡很悲傷,活著不快樂更是一件悲傷且悲慘的事。人們總是等到最後一刻,才想起自己還沒好好去感受世界,好好去愛所愛之人,但一切都已經太遲。與其如此,不如每天都為了自己好好的活著,而不是僅僅只是行屍走肉的做著既定的工作。
 
 
四、討論議題:
如果明天就會死,你會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