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12 甲等
作  者: 楊善合 
參賽標題: 智慧的鑰匙
書籍ISBN: 9867920589
中文書名: 智慧的鑰匙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張培耕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出版年月: 2003年4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張培耕,筆名:張牧人,性別:男,籍貫:江蘇如皋,已故辭世時間:2005年3月22日,學經歷:上海中國新聞專科學校畢業。文學風格:張培耕的創作文類有論述、詩、散文、小說。主題傾向呼喚良知、倡導愛國熱忱,冀能使讀者從文章中得到啟發,進而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作品內容兼具中西文化底蘊的宏闊視野,亦針對現代人弊病加以批判。晚期作品則充滿禪意和哲人的悟性。
 
二、內容摘錄:
  堅忍可說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一項精神特質。(p.30)

  奢侈浪費,是貧窮的原因;貪求無厭,是墮落的根源。(p.38)

  責任感是一種道德心。(p.44)

  信仰是生命的方向盤,人生的指南針,生命的發動機。(p.54)

  勵志就是為自己立定一個人生努力的方向,設定一個人生奮鬥的目標。(p.59)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p.77)

  迷失了自我就沒有真實的生命。(p.78)

  做人必須有格調,形式必須有原則,這是不可動搖的基本理念。(p.110)

  學習知識技能,是為求生存發展。(p.114)

  能夠適可而止的安定心靈,前程反而無可限量。(p.122)
 
 
三、我的觀點:
  這是一本佛法書,但主要是針對修身養性系列的書籍,阿公認為書中處處都是寶藏,希望我可以深入閱讀,閱讀之餘它也可以和我討論,引導我完成理解。本書強調「平凡」的精彩,人的想法不同,解讀有異,有人視平凡為負分,精彩是加分,那「「平凡的精彩」究竟是好還是壞,且聽我娓娓道來!書上指出,聽經聞法,不要只聽一人所說,不要只看一本書,才不會誤道,有智慧者會從有到無,從中領悟,學習,產生更多的智慧,了解更深的道理,悟道不分老或少,也不在知見多少,現在身邊所有人,事,物一切講的都是緣分,將心裡的雜念先放掉,把一切心放空,便能體會生活中,平凡的幸福。

  我們皆由因緣聚合而成,而組織了「家」,家是最具有緣分的地方,其中包含夫妻緣,父母緣,子女緣,……等等的累世姻緣而形成,有人說:「無緣不來聚,無冤不來會,無恩不在一起。」不管是善緣或惡緣,如果沒有深厚之緣分,是無法成為家人的。古時候,曾有個法師,羅狀元,離家修行了十三年,有一天,他突然地想家,而急奔回府,但未見家人,因而又返回山寺,羅狀元雖然深山修行,功夫極好,但是,世事未離心,尚有牽掛和眷戀,在返山寺的途中,他不停地反省自問,為何原因急著回家呢?原來是,情念在作怪,在這十三年中的孤單和寂寞,在這一瞬間領悟心中空空無塵亦無情,千年暗室,一燈即亮。所以我覺得,唯有把握時間,好好的照顧與陪伴家人,才不會有遺憾。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我們不要太過於執著,像是一個高僧,布袋和尚,身披一布袋遊走天下,布袋不離身,心中有一物,布袋和尚雖道行高,萬相不思量,萬物不執著,然而還有一個布袋不離身,心中還有一物牽掛,不自在,有一天,他毅然決然地把唯一的布袋丟掉,放下心中的牽掛,何等的自在。間雲野鶴,人人都想,就看心是否放得開,執著自己的觀念和立場,把自己牢牢鎖在自己的意識之中,封閉心窗,若心有牽掛,即使自由之身,也不自在。而布施,為了學習能施,能捨,能放下之心,持戒是為了放下惡念,惡口和惡行……等,提高心靈深蘊的寶藏,莊嚴生命。有的人在一生做了不少善事,結了很多善緣,卻沒有看見好報?「宿業未盡,善果未熟,福報未到」。福報有時盡,富貴轉眼過,生命短暫如過客,守本分,盡人事,不計仇,不爭奪,心地安詳自在,其他隨緣,隨福,隨自然吧!

  本書內容有三大部分,再細分以小篇章呈現,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小故事,而這些小故事中蘊含了極多的道理,看似淺顯易懂的文字,細讀之下又會有不同的領悟,平凡的精采是我在這本小而美的書中體會到的,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們應該從中感受生活點滴的感觸,智慧是需要用一生去學習,去體悟,是人生課題,沒有任何的捷徑。
 
 
四、討論議題:
  有智慧的人就快樂嗎?要如何同時有智慧且有快樂?申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