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10 甲等
作  者: 張嘉晉 
參賽標題: 台灣建築閱覽
書籍ISBN: 9579361401
中文書名: 台灣建築閱覽
原文書名: 台灣建築閱覽
書籍作者: 李乾朗
書籍編譯者: 魏淑貞
出版單位: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2年10月
版  次: 二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各式各樣不同款式的建築物,會新建在我們的環境裡面,從以前到現代的這個時期,會慢慢的改變不同的風格,以前是屬於閩式建築,現在是屬於比較現代化的建築。李乾朗是古建築的知音,被譽為台灣古蹟的解碼人,現在如果要看到閩式的建築,幾乎都要跑去鄉下才有機會看得到。
二、內容摘錄:
  『建築在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座構造物,但它的深層內容卻是一頁一頁的歷史文獻,瀏覽建築像是翻閱歷史書藉,希望《台灣建築閱覽》能為熱愛台灣文化者打開另一扇窗戶』。〈p.3〉

  『台灣的古建築中以漢人引進來的閩南與澳東樣式最多,但我們並不可憐台灣的建築物單純地視為中國的移植,因為台灣本地有其悠久的傳統,也融入了近代不同來源的文化因素。』〈p.10〉

  『建築是人類為求生存和生活而與自然調適之產物,它很忠實地反映出人與外在環境之間的關係。』〈p.3〉

  『近代建築是近代歷史的產物,它指的是從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西洋先進諸國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所建近的建築物。』〈p.121〉
 
 
三、我的觀點:
  人的生活中包含食衣住行,當然,民以食為天,不過除了吃之外,我覺得住也是很重要的,那每個人住的地方稱之為家,也是一棟棟的建築物。我覺得建築物是一種帶有歷史的意涵,每個地方的建築物特色都和之前的歷史有關,慢慢地發展出當地特有的形式和風格傳統,由於我是學設計的,自然對建築物也有些興趣。會想了解以前到現在的建築物是怎麼去蓋的,以前的建築物是帶有復古風格,以前的材料並不是鋼筋水泥,幾乎是用磚塊一磚一瓦去蓋出來的,而現在都是用鋼筋水泥去蓋出來的。

  各種不同的建築物,都有它們自己特別的地方在,例如說:以前建築物的屋頂都是斜斜的,現在的屋頂也是有斜的,但是現在比較少見了,現在都是做平面式的比較多,或是以前都是走樓梯的,還沒有電梯可坐,但是慢慢的台灣人的房子大樓許多都有電梯,以前的設計跟現在差蠻多的,在台灣以前的建築物都是從日治時代開始建設的,而且台灣以前是被日本人統治的,所以以前的建築物很多都具有日式的風格,像鹽埕區那裡的老房子就是!後來隨著現代化,台灣新建了各式各樣不同的建築物,我們可以看見以前的房子跟現在的蠻大的差別。

  透過書中的介紹,我才知道台灣的建築分成荷蘭人及西班牙人經營台灣南北兩區域,除了興建城堡、城市、教堂與學校之外,當時﹝土著﹞及漢人住的仍多為竹木及泥土所造的簡單型建築,這種材料多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另外,荷人引進燒紅磚及製灰槳的技術,這個階段的建築物現在已很少能看到全貌,但卻是台灣現存最早的一批實物。

  書中其中有一個章節是:『清代台灣寺廟規模的開展』,這個章節是在講台灣以來的寺廟建築與移民的社會、經濟、文化偶密切之關係,我覺得這個章節可以讓我了解以前的寺廟有哪些,而且有分兩個方面,是道教方面跟佛教方面,每個方面還有分成很多的寺廟,道教方面就有玉皇宮、三宮大帝廟、玄天上帝廟等等……這些廟宇都有特定的功能與信徒,佛教方面有祖師廟……,透過這本書可以知道我們所看到的每個廟的由來和功能,而且這本書最特別的是他會把廟的名字拆開來講解每個字的意思是甚麼,講的非常的詳細。

  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每棟建築物是有歷史淵源的,讀完這本書之後,對建築的認識更進一層,我覺得這本書紀錄的非常好,透過這本書可以知道以前的建築物是不可被破壞的,而是要好好的保護好,因為可藉此更了解以前文化及當時的人生活的樣貌,要維護這些老宅及古蹟。如果不想看到建築物不被破壞的話,我們大家都有責任的,要好好的保護好,一起守護台灣的建築,台灣還有一些部落的建築,也是慢慢地在改變,但如果是閩式建築的話,他們也會好好的保存好,不被破壞,最後我要呼籲大家要好好的去欣賞每一個建築物,不要去批評人家的設計概念。
 
 
四、討論議題:
  台灣有哪個地方是有閩式建築的呢?原住民的建築有那些呢?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