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蔡維真 |
參賽標題: |
讓高牆倒下吧 |
書籍ISBN: |
9789570825374 |
中文書名: |
讓高牆倒下吧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李家同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2007年5月 |
版 次: |
二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作者李家同教授,目前已經高齡六十九歲,還是不辭辛勞的為啟明學校和德蘭中心服務,用淺顯易懂的筆法寫出現實那殘酷的一面,但也道出人們積極奮發的一面,鼓勵每個人將心中的那道牆推倒,替不幸的人服務。也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這一本讓人感到悲傷卻溫暖的故事。 |
二、內容摘錄: |
我失去了視力,也失去了偏見,多麼幸福的事!(p.53)
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我們也許不能控制自己的命運,可是只要下定決心,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我們都應該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負責。(p.116)
世界上很少人知道,人最大的快樂來自給予,而不來自得到。(p.117)
一顆純潔的心,會自由地給,自由地愛,直到它受到創傷。(p.152)
|
三、我的觀點: |
李家同教授將社會上的許多問題記錄在《讓高牆倒下吧》一書,包括戰亂國家的難民、落後國家的貧窮、當時白人對黑人的偏見,以及對殘障同胞的歧視……等,作者用簡單的文字,描寫出他們的內心想法,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幾句話就能感動人們心底而產生共鳴,比起那些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恨情怨、纏綿悱惻的故事情節更能打動人心。
人們總有些無法滿足的欲望,追求一生的榮華富貴,總看著自己沒有的,而忽略了自己擁有的一切。所以到頭來,不但沒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失去原本最珍貴的寶物,時候到了才後悔,可惜為時已晚。我們總是怨沒有這個、沒有那個,卻從來不想想,我們已經比那些在外頭挨餓受凍的人幸福多了,至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能獲得滿足。假使哪天,我們去體驗當窮人的生活,只要一天就夠了,一定能夠體會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如此幸福,而不會「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本書所謂的「高牆」,其實只是人們不願面對事實,而在心中的「逃避」罷了。對於路旁那些困苦的人,行走的人們通常選擇視而不見,因為心中的高牆正在施工中。只是假裝看不到那些窮人,自己的心情與生活真能比較安定嗎?在現實生活裡,當我們對他人有事相求,而對方給臉色看時,我們心裡會覺得很不好受,那假如某一天,自己也成為路旁那些不被理睬的貧苦者,那麼對於那些在心中築牆的人,心裡又會作何感想呢?將心比心吧!《讓高牆倒下吧》一書裡道:「即使一個最貧窮的人,也有他的尊嚴」,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倘若能讓心中那高牆倒下,相信以後的生活會更精采的。
除了討論貧窮,這本書裡,李家同教授還寫了許多有關國家內亂以及戰後的故事,包括〈山谷裡的丁香花〉、〈我只有八歲〉、〈紐特,你為什麼殺了我?〉等三篇短篇故事。描述戰爭帶來的不幸,原本幸福的家庭被拆散;戰後的士兵傷的傷、殘的殘,有些甚至因武器不當利用而得了絕症,這些在在顯示著戰爭的殘酷及可怕,不僅僅摧毀了很多家園,令人妻離子散,更侵蝕了人們的心靈、蒙蔽了人們的理智,造成了任何人都無法抹平的傷痛。在短短的幾篇文章中,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對於戰亂的厭惡及控訴,對於那些生在戰爭中難民們,更是打從心底的為他們感到心痛。只是一張照片,一個個瘦成皮包骨的男孩,以及身邊那一隻隻等待著他們餓,死好飽足一餐的禿鷹,令人看了實在鼻酸。不禁為那些災民感到悲傷,也因自己無法為他們付出一份心而到遺憾。
讀李家同教授所寫的文章之後,我發現,他寫出一種人性,一種生命,《讓高牆倒下吧》書中描寫很多關於人性的問題,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從自己本身做起,一個接著一個,讓愛與關懷如同水中盪漾的漣漪般,慢慢傳開來,擴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溫暖與和諧。
|
四、討論議題: |
以我們現在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身分,能為窮困者做些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