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02 優等
作  者: 沈琮展 
參賽標題: 神明的由來臺灣篇
書籍ISBN: 957982410
中文書名: 神明的由來臺灣篇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鄭志明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南華管理學院
出版年月: 1998年7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什麼是「信仰」?「信仰」是人類社會生活下的精神體系與價值觀念,讓人們獲得了生活支柱與行動指南。台灣的民眾在文化的累積與傳承下,有著與生活渾然一體的龐大鬼神信仰文化。在這本書中非常詳細的介紹描述了在台灣地區所有的神祇信仰,像是王爺、媽祖、英靈神;書中也分享了許多在民間信仰中會替民眾所作的儀式,例如畫符念咒、驅邪壓煞、祭改補運等;更探討了台灣民間信仰的是與非,期許台灣的民間信仰能有更多、更好發展。
 
 
二、內容摘錄:
  生時不必慶幸,死時也無須哀痛,俗語謂:「有命皆生,無命該死。」當生命已到盡頭,是挽救不回的,不該怨天尤人,或是責怪醫生。(p.46)

  宿命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知足,面對無常的人生,有著惜福的珍重感,如俗云:「一日平安,一日福。」(p.47)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p.47)
 
 
三、我的觀點:
  我是一個從小就生在一個對於宗教信仰相當看重的家庭裡的小孩,甚至於我的出生也是神明指示要父母再生的,也因此我從小到大就脫離不了宗教、廟會,而且,我也在親戚的宮壇裡學習了很多關於燒香祭祀的知識。

  台灣,是一個宗教大熔爐,不論是道、佛、儒、天主、基督、回教等等,都各自生存於這個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而且台灣也是一個相當民主自由的國家,保證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在這個自由下,各個宗教開始衍生出更多的分支、更多的門派,有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意見,甚至也在宗教活動上發生了負面新聞,讓社會大眾開始對這個所謂的「信仰」兩個字畫上了大大的問號。宗教到底對於人們是好或壞呢?以我的觀點而言,雖然宗教常有負面新聞,但是始終是好大於壞的,為什麼我會說好大於壞呢?

  好,就以一場宗教活動來說,所有的金源流動、消耗的人力、物力,是可以替台灣的經濟、流浪的街友們帶來多麼龐大的效益,從複雜豪華的活動場地舞臺的搭設、供品的採買,一路到人最基本的飲食,在這一整場的宗教活動中,是需要多少層面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廟宇中,留下了許多已故大師的輝煌作品,不論是彩繪、雕刻、剪黏、刺繡、手工藝等等,相當多傳統技藝都是透過廟宇,來匯集、保存下來的。宗教也具有撫慰人心的功能,或許人與人之間有什麼不敢開口的事情,都能透過向神明的祈禱,能抒發自己內心的徬徨、恐懼,甚至在自己迷惘的時候能透過神明的代言人或其他宗教儀式來得到解答或是指點一條能夠參考的路。

  那不好的部分就是宗教中的主事者常常會因為心中的「貪念」而開始四處的招搖撞騙,成了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地下詐騙集團,導致很多受害者的家庭支離破碎;也有許多新聞上報導宗教人士因為喝酒、隨意丟棄垃圾、吸毒、打架等等所引發的負面新聞,讓民眾對於宗教信仰嗤之以鼻;也有些宗教團體會以自己的宗教理念而隨意的四處放生,導至現在台灣各地都開始出現很多非原生種的生物,破壞了許多當地的生態風貌及平衡。

  其實不論是哪一個宗教,最根本的就是勸人向善,所以說,不論你今天藉著宗教的名義去掩人耳目盜取不義之財或是從事其他非法為被良心的行為,總有一天都會被神明處罰受到相當的報應的,也就是人家在說的「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而且,宗教也都會教導人們為人處事的道理,藉由宗教的無形力量來滲透人心,讓人走向正確的道路。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把台灣的民間信仰描述得相當詳細,能提供給對宗教信仰有興趣、想要貼近的人對於宗教有更多認識,因為現在有太多什麼都不懂的人,可能會因為不知道、不瞭解而去冒犯到人家宗教而導致衝突,所以,這本書真的很推薦給想要認識台灣民俗信仰的人。
 
 
四、討論議題:
你認為神明究竟存不存在呢?為什麼?你有宗教信仰嗎?申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