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李宸榆 |
參賽標題: |
點一盞心燈 |
書籍ISBN: |
9579279136 |
中文書名: |
點一盞心燈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劉墉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西元1998年3月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書本裡收集了一百多個故事,濃縮了一個社會中各式各樣的人,有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有時候陷入低潮時,轉個彎,想到書本中的故事,好像就可以在朝成功邁進了,人生百態,在書中就可以體驗到這種滋味。偶爾在空閒之時,看看這本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二、內容摘錄: |
1、這個世界不會以一時的成功論英雄,也不會以偶然的失誤判輸贏。人若沒有持續持久的表現,往往很難被肯定;既被肯定的人,也難一時被推翻。(P.100)
2、對那偏向虎山行的人,攔在他前面說一百句勸戒的話,也不如以半句話指點出一條安全的道路。(P.109)
|
三、我的觀點: |
這不知是我第幾次看這本書了?第一次看還是國小,當時只把它當童話故事般的短篇故事集,囫圇吞棗也不大知道書中含意。隨著漸漸長大,不斷回去看看老朋友般重新翻閱著,國小、國中、高中,每一個階段偶爾都會拾起來讀一讀。慢慢從似懂非懂,到開始對其中幾個故事有些想法。每篇故事展現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像自己,有的像身邊的人,活生生的貼近我們的生活,讀起來也備感親切,現在雖不是對每篇故事中的角色都能感同身受,卻也漸能理解,這是本很耐讀的經典小品。
書名《點一盞心燈》是首篇的標題,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則公案故事。描述一個小尼姑遁入空門,看破紅塵,想要心無雜念卻做不到,她求問師父,師父告訴她:「點一盞燈,不留下你的身影,你就可以通悟了。」可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尼姑已成為擁有上百徒眾的年邁住持,她依然悟不透。她每做一樁功德,就去點一盞燈,可不管她把燈放哪裡,都會產生影子。直到她圓寂前,她突然頓悟,就算她再怎麼努力,燈亮得好比她的成就,只要把外面的燈點了,相對就有了燈的影子,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唯一的方法是點一盞心燈,使自己皎然澄澈、心無罣礙。她決定放下,於是她開悟了。
這故事啟發我們做好事不須張揚,外在的評價再高,不見得照得亮內心的陰影。培養心中的定見,「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有自信才是最要緊的,「不思善,不思惡」,內心覺察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這是本書的第一篇小故事,也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隨時顧好心中那盞智慧的明燈。
〈我亦無爭,天亦美〉,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則小短篇。故事中的攝影師每次的登山,總是很努力的攝影,洗出來的作品卻總無法讓他滿意,他登過大大小小的山,卻從來沒有拍出自己認為最美的作品,最後他放棄攝影了,有趣的是,自從他不帶相機後,每一次的旅遊,都有數不完的美景。於是他發現:「恐怕只有在我不汲汲營求的時候,才能無拘無束地欣賞,原來我亦無爭,天亦美。」
這真的很像平常我們外出旅遊,常常開著手機的相機功能努力拍照,可能是為了留下一路的美景,為了保存美好的回憶,為了追求一張完美的照片,為了打卡到時下流行的社群軟體去炫耀,無論為什麼,結果反而錯失了很多當時美好的人事物,忽略了共遊的家人或朋友。對這篇故事有了心得後,我開始在出遊時會試著不要打開相機,不用特意拍照,放下手機,好好地玩,用眼睛去好好欣賞眼前的美好,內心沒有想拍好照片的牽掛了,反而能更大膽、更忘情地去玩,體驗到旅程真正的美妙和樂趣。活在當下,珍惜當下,最美的記憶不是躺在相簿中的照片屍體,而是曾在旅途中體驗每個活生生片刻的五感靈魂。
書中所有故事都像是閒話家常,都很好看,但礙於篇幅,我只挑出我最喜愛的部分書寫心得。但不管哪一篇,每當我需要他們,想起它們時,書裡頭的角色就會像家人般冒出來,不斷給予我做人處事的溫馨小提醒。面對生活不同的情境,很多時候我們不妨要先停一下,想一想, 欣賞人生不同的角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每個不同的階段,有時候停下忙碌的腳步,悠閒的去看一本書,可以得到不同的啟發;「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故事裡的人為鏡,可以找出自己的缺點,就算面對挫折,也早已在潛意識中灌注滿滿的正能量,能夠發揮潛力,擊敗挫折,點亮屬於自己人生的美麗道途。 |
四、討論議題: |
人人都可以得到屬於自己的一扇門,對你們而言,屬於自己人生的那扇門長甚麼樣子?打開後又通向何方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