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
林芝妤 |
| 參賽標題: |
和星星說話的孩子 |
| 書籍ISBN: |
978-986-6982 |
| 中文書名: |
和星星說話的孩子 |
| 原文書名: |
和星星說話的孩子 |
| 書籍作者: |
登蘊雅 |
| 書籍編譯者: |
周彥彬 |
| 出版單位: |
文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出版年月: |
2006年12月 |
| 版 次: |
初版 |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 這本書的作者登蘊雅,是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師。他在書中分享了他所遇到的一個特別的他,他的特別吸引了作者的注意,作者想多了解他並幫助他解決他的問題。作者是一位非常有教育熱忱的老師,當其他特教老師覺得那個特別的孩子不需要幫助時,是作者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那個孩子,並教導他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
| 二、內容摘錄: |
| 他們對自閉症和資優學生的不了解,往往會演變成誤解,繼而出現歧視與忽略的情況。有許多老師都忽略了他們,將焦點全放在難搞的自閉症學生身上,因為他們會嚴重干擾到上課秩序,破壞社會的「安寧」。至於不會吵,不會鬧的自閉症學生,誰曾經花時間,用心地問過他們需要什麼呢? (03∼04頁) |
| 三、我的觀點: |
這是一本關於自閉症兒童的故事,但是單單是一般的自閉症兒童還太表面,一般的自閉兒已經得到了許多的研究和推論。經研究顯示,自閉症學生當中,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是智能障礙者,也就是說,智能水準能達至一般人程度的自閉症學生並不多。資賦優異的自閉症學生自然更少,遇到同為自閉症和資優學生的機率,搞不好比中獎劵還低,也由於資優自閉症學生佔比極少,因此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尤其自閉症同時資優的這類學生。
本書一開始就由主角的媽媽角度開始敘說,講述主角媽媽對主角的期待及關愛,主角的家人們從主角小時候就發覺到主角很聰明,懂得東西比其他同年齡的孩子多很多,為此主角的家人們非常欣喜,認定他是天才,將來一定是科學家、教授、醫生或哲學家之類的社會棟樑。所以當主角媽媽發現主角的不對勁時,內心是否認與排斥的,她不願相信自己這聰明的孩子竟然有自閉症,於是主角媽媽讓自己忙碌於工作,避免自己胡思亂想,當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便漸漸遺忘孩子奇怪的行為。然而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主角上了幼稚園,幼稚園老師的一通電話,通知主角媽媽去學校一趟,讓主角媽媽正視孩子的特別之處,老師還建議主角媽媽帶孩子去做鑑定,讓理解孩子為什麼有那些奇怪的行為。最後主角媽媽選擇把工作辭掉,專心照顧孩子,為了不讓主角以後受到欺負,以及生活上受到影響,花了許多心力。
許多人對自閉症和資優留有刻板印象,他們對自閉症和資優學生的「不了解」,往往會演變成「誤解」,繼而出現歧視與忽略的情況。目前的定義與診斷標準仍有許多灰色地帶,因此許多老師會認為:他的成績那麼好,也很乖,這樣他還有什麼問題呢?如同本書中的主角一樣,因為他不會吵也不會鬧、學業成績優良、上課專心、守規矩,雖然有點情緒化,但對師長而言,他已經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正是因為如此,原本一個自閉症學生理應得到特殊教育的資源,但卻因為他太「高功能」了!所以大家就認為不用管他,甚至當大家知道主角是一個資賦優異學生之後,還把資源從他身上一點一滴地挪走,用在他們自認為最適合的對象,因為他們就認定這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不需要任何支援。於是可憐了主角身上散發的耀眼光芒,卻為他帶來更多的歧視和無理的責罵,讓他本就封閉的心門又添上了許多的鎖,變得更不願與人接觸和交流。
讀完本書,我才了解原來自閉症分這麼多不同的類型,包括典型的自閉症和資優的的自閉症,書中從主角身邊關係密切的親人、朋友、老師和同學的角度來看待主角,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們在和不同的人接觸時,會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我們周遭有許多與眾不同的人需要被關心,像我自己的班級就有這麼一位同學,透過這本書,我能更了解「自閉症」,以及具備理解他們的能力,我想我們都應該要多多關注及關懷這些人。 |
| 四、討論議題: |
| 身為同學,我們要怎麼幫助自閉症的同班同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