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郭彥佑 |
參賽標題: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
書籍ISBN: |
9861750061 |
中文書名: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
原文書名: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
書籍作者: |
喬辛·迪·波沙達/愛倫·辛格 |
書籍編譯者: |
張國儀 |
出版單位: |
方智出版社有限股份公司 |
出版年月: |
2006年4月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是由喬辛·迪·波沙達與愛倫·辛格所寫的,書裡的內容是在講關於一個棉花糖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史丹佛大學找小孩來實驗,將大約四歲的小孩,帶到一個房間,然後將一顆棉花糖放在她面前,若在十五分鐘後,小孩沒有吃掉棉花糖,會再給他一顆棉花糖當作獎勵,這實驗室是要看小孩到底能不能延遲享樂。 |
二、內容摘錄: |
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P30)成功的人說話算話。(P35)說服別人的力量,就是成功的利器。(P57)成功的人願意做不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P59)我願意在今天做些什麼,來獲得明天的成功。(P71) |
三、我的觀點: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寫說,史丹佛大學用了棉花糖實驗,利用棉花糖來誘惑小孩,看在這十五分鐘內,是否會吃掉棉花糖,而得到了另一顆棉花糖的小孩往往會比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的小孩,在會未來比較成功,在這時候就已經分出了,誰會成功,誰會失敗。
在這如此間單的實驗裡,卻能預測出人是否成功的關鍵,你可能會覺得這很簡單,但如果把棉花糖換成錢呢?在你的面前放一百萬,如果十五分鐘後,你沒拿走,就會再給你一百萬,你做得到嗎?但也許你會像書中的阿瑟一樣懷疑,就因為忍不住對棉花糖的誘惑,未來就會不成功嗎?當然不是這樣,如果你也能知道成功的人為什麼會成功,那從現在開始,你也能成為成功的人。
在書中就有用喬納森和阿瑟作為例子,阿瑟高中的時候,把打工的錢和生日拿到的錢,買了一輛很貴的敞篷車,他的目的只是為了把妹而已;而喬納森買了一台,他找到最便宜的車,而她的目的只是為了能載這他上課、打工而已,他還將自己打工的錢存下來,就為了讀大學,後來阿瑟當了億萬富翁喬納森的司機。
書中還有用甘地的孫子阿朗來作舉例,阿朗去看電影,看到忘記了和父親約定的時間去載他,所以阿朗騙他父親說:因為修車廠的人,遲遲查不出哪裡有問題,所以才晚到,但他不知道父親因為擔心阿朗出了什麼事,已經事先打電話問過修車廠的人了,父親知道阿朗在騙他,父親把車鑰匙給了阿朗,說我想用走了回家,阿朗大叫:「什麼?!」,父親回答他,「兒子啊,十七年的時間都沒辦法讓你信任我,我想我一定是個很差勁的老爸吧。我要慢慢的走回家,一路好好想想,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我也要請你原諒我這個差勁的爸爸。」阿朗從這個特別的經驗中學到了,我再也沒有對任何人說過謊了,阿朗的父親放下了那一時之氣,換來的是兒子一輩子的影響。
書裡的棉花糖理論不只運用在棉花糖上,也運用在人的生活周遭上,如果能理解棉花糖理論,就能讓身邊的人知道,不要享受那一時的快樂,先忍著,等待對的時機,就能得到更多,不要及時行樂,好好的為下半輩子做好準備,不要讓一時的衝動的你,就決定的你未來是否成不成功,只要你好好的為未來做好準備,你就能像那些成功的人一樣,而就不會像那些一開始就只想要享受那一時快樂的人,就像書的封面所說的一樣: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與聰明,關鍵是在於擁有「別人沒有的本事」。
這本書讓我知道,在小的時候就能決定你在未來能不能成功,就算在你現在是失敗的人,那也不要放棄,努力的像些成功的人學習,有一天你也能成功。
|
四、討論議題: |
要是換成你去做棉花糖實驗,你會怎麼做呢?為什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