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4 甲等
作  者: 楊東霖 
參賽標題: 放棄的力量
書籍ISBN: 9789863441632
中文書名: 放棄的力量
原文書名: MASTERING THE ART OF QUITTING
書籍作者: 佩格·史翠普/艾倫·柏恩斯坦
書籍編譯者: 簡秀如
出版單位: 麥田出版
出版年月: 2014年10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放棄與堅持同等重要。

你是否也被「堅持就會成功」的迷思給困住了?

堅持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必須同時具備放棄的力量,

能夠擁有兩者能力的人,才可以過得快樂又獲得成功。

放棄,讓你的人生更幸福。

有時候,放棄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學會放棄的技巧,也是更健康的人生態度。

從「堅持=成功」的桎梏中解脫,邁向更新、更美好的可能。

放棄的力量能為人生帶來什麼改變?
 
二、內容摘錄:
轉變不是從黑暗邁向光明,應該說是一種充滿希望與懷疑的過程,而這兩者在一路上不斷大打出手,一決雌雄。(p.12~p.13)

放棄需要勇氣,決定把握機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最欣賞自己的一點是能找到那份勇氣、勇往直前,並放手一搏,即使我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後果。(p.16)

在結果相同的情況下,人們期待對於採取行動產生的情感,比起未採取行動而產生的情感更強烈(p.203)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的主旨在說,現代人大多推崇堅持不放棄的想法,所以造成很多人都忽略根據實際情形判斷成功的可能性,盲目努力的文明病。兩個作者在書中先是闡明書中要說的放棄不是為了逃避某件事,再舉例自己幾年前在學歷和目標的想法面前打轉的故事,然後開始探討現代人對放棄的刻板印象,例如我們常常需要放棄,但卻因為平常被灌輸努力就能成功的觀念,而沒有果斷並合理的選擇放棄。

  書中講了很多現代人會不習慣放棄的原因,第一章就說明為何放棄者會是個不被大眾接受的字眼,以及要真正的放棄你需要從先前的約束和觀念中解放並處理負面情緒、建立新的目標,稀少不會被現代人當成是消極行為的放棄只有在放棄壞習慣時,才會被當成是一個正面積極的行為。

人們也很常錯覺性認為自己的進度離目標只差一點點,也許在一領域中這不算是一種錯覺,但通常實際上的事實是大部份人都不太擅長分辨自己到底差了幾步,亦或是只是從中得到了某種微小的反饋而得到強烈的喜悅感,進而繼續堅持下去。有時候則是因為我們已經在一件事情或一個目標投下了金錢、時間的成本而鼓勵自己不要放棄,就算從正常邏輯來說堅持一件錯的事情不管耗費了多少成本,這件事依然會是錯的,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卻是因為捨不得那些成本,而繼續浪費更多的時間、金錢。

第二章則是在闡述什麼樣是不成功、不正確的放棄,像是忍受了壓迫你很久的主管,而一次不管後果的直接辭職放棄工作,或是前面提到的逃避責任型的放棄。後面的三到九章則是再詳細講解怎麼正確的放棄,像是放棄的技巧、放棄的天賦、想法與情緒或是怎麼評估和調整情緒等。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書中說到應該放棄,但因為日常生活提倡的觀念,而沒有果斷抉擇放棄的例子,像是很多人大學已經學不到東西,但是還是硬要拿學歷,最後畢業拿了學歷也沒有多大幫助,不如一開始就果斷放棄,把目標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學個一技之長,反而對未來更有幫助。

然後其實這本書裡一直在強調一直在講的一件事就是不管是什麼事,只要你思考過後,那就可以放棄,只要你覺得你是對的,並且你準備好對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負責,而不能逃避責任,既要果斷的正確判斷放棄的時機,更要懂得全力以赴負責任,讓生活活出精采亮點。

  我想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來學習放棄,例如有些興趣你投入了很長的時間但成果卻依舊不夠理想,這時可能就是個該考慮要不要放棄的時候,亦或是一段已經不再熱烈,但卻捨不得放他斷開的感情,許多東西都跟放棄有關聯,但是大部分人可能都做不大好,所以看完這本書,我想除了放棄,現代人大概還有很多已經忘記怎麼做的事了。
 
四、討論議題:
你真的懂得如何放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