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李宜庭
|
參賽標題: |
《青春第二課》讀書心得 |
書籍ISBN: |
9789578795334 |
中文書名: |
《青春第二課》
|
原文書名: |
《青春第二課》 |
書籍作者: |
王溢嘉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野鵝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2010年8月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青春第二課是由許多名人的小故事所集中而成的,為什麼是青春第二課,而不是青春第一課呢?青春第一課又是什麼?就是教育單位為所有的國中生和高中生所準備的課程,我們稱他們為「青春第一課」,不過它們也只不過是多數人認同所「應該學習的知識」,而不是「關於青春的知識」,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對於「學習」是沒有太多興趣的,所以作者用了另類的方法,那就是不論大人小孩,又不論老人或嬰兒都喜歡的——聽故事!
|
二、內容摘錄: |
窮人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夢想的人。(P.27)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P.44)
人生重要的並非我們站在何處,而是我們正往哪個方向去。(P.97)
成長有艱難的一面,特別是當自己沒興趣、再怎麼也學不來而,又被父母或老師誤解時,那種悲涼和痛苦的確很難熬,再怎麼痛苦,都不值得妳以付出生命作代價。(P.121)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P.129)
|
三、我的觀點: |
在準備會考的一年之前,國文老師在某一堂課上課之前推薦了我們一本書——《青春第二課》。
我還記得那時候她是這樣說的:「同學們!大家都知道現在會考語文類的東西越來越重要了,特別是課外閱讀與作文,所以,今天在上課之前,我想要先介紹一本書給各位同學。」老師從一疊厚厚的考卷上面拿起這本書,並且開始介紹:「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這本書的封面看起來的確很無聊,名字聽起來也不怎麼樣,不過我一定要推薦《青春第二課》這本書給你們,不為什麼,只因為他對你們的閱讀能力會有大大的提升,而且你們知道,幫你們改作文的老師最喜歡的就是看同學引用多如牛毛的作品,那麼你們也一定知道,作文裡寥若晨星的成語,分數一定不高,這就是這本書好用的地方,這裡面有很多的名言佳句,而且這本書一點也不乏味,然後…」我只記得那個時候我聽到了這些介紹,老師的聲音不知怎麼的離我越來越遠,我已經慢慢的活在了自己豐富的小宇宙裡面了……。
那一整天我第一次那麼急著放學,放學後一衝到圖書館,書包還沒放下,也來不及坐穩,我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查詢這本書,原來,在每一篇小故事裡面,前半則在講述各個名人小時候或青少年受到的啟發,後半則則是在介紹他們在現在或是在歷史上的功績,這本書是作者特別挑選了古今中外九十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就是說,作者是從他們的青春中找出某段特殊的經驗,並和他們往後的輝煌人生建立某種連結,目的是想讓每個故事都能提供關於青春的一種知識。
在這九十六個故事裡面,我最喜歡的是陳喆的故事,可能大家不知道陳喆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她可以被作者在那麼多的名人裡面挑選出來?在出現著個想法的同時,我可以確定的說:「我們一定認識她!」那她到底是誰?其實,她就是寫出《窗外》、《在水一方》的著名作家——瓊瑤。他曾經因為課業壓力和與母親關係緊張而輕生,第二次的起因是因為一段沒有結果的師生戀,那令其成名的《窗外》也普遍被認為是這段愛情,所以之後瓊瑤也說了:「成長有艱難的一面,特別是當自己沒興趣、再怎麼也學不來,而又被父母或老師誤解時,那種悲涼和痛苦的確很難熬,再怎麼痛苦,都不值得妳以付出生命作代價。」這樣子的一段話,讓我有了深深的感觸,也讓我想到新聞上不少自殺的案例,自殺的原因不外乎都是因為外界所給予的壓力,因為大家聽到有人自殺,浮現在腦海裡面的,不就是情感因素和憂鬱傾向嗎?
心理學家史金納曾經說過:「教育是將學校所學的忘光後,還留下來的東西。」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經說過:「教育是點燃一個火苗,而不是填滿一個容器。」這兩句話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兩句,因為中國人常跟自己的小孩說:「孩子!我不能讓你輸在起跑點。」歐美國家的人則是從小都跟孩子說:「你不用贏在起跑點,你只要贏在終點就好。」他們的觀念也大概就是龜兔賽跑的概念,這兩者的差異大概就是中國人的教育是追求金榜題名,而歐美國家對孩子的期待的則是品德和榮譽重於成績這個觀念而已,所以教育只是大人交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吧?
《青春第二課》給了我更多角度的省思,讓我學到教科書以外的青春知識,從別人的故事中擷取更多的經驗與知識,讓我少一點徬徨,更鼓勵我該抉擇哪個方向與目標。
|
四、討論議題: |
關穎珊在曾經說過:「因為我不想等到失敗,才後悔自己有潛力卻沒發揮。」那麼你為了自己努力發揮了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