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三年二四班 優等
作  者: 蔡佩諭 
參賽標題: 別相信任何人
書籍ISBN: 9789868652378
中文書名: 別相信任何人
原文書名: Before I Go to Sleep
書籍作者: S. J. 華森
書籍編譯者: 顏湘如
出版單位: 寂寞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1/07/28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內容描述:每天克莉絲汀都身處於一個陌生的房間,身旁躺著一個毫不相識的男人。接著,身旁的男人說了﹕「我是你的丈夫班恩,妳今年四十七歲,二十年前妳出了車禍,從此記憶受損且永遠記不起前一天發生的事。不過,她每天也都會接到奈許醫師的電話,要她去衣櫥後找出日記,就這樣,她透過日記一天天重建她的記憶。

 

 
二、內容摘錄:
  我生於明日,活在今日,死於昨日──帕維斯。(p.5)

  我閉上眼。我絲毫記不起這場事故,所以不覺得憤怒,或甚至不快,反而充滿一種平靜的遺憾。一種空虛,記憶面泛起一絲漣漪。(p.56)

  我的心思暫停了一下,接著開始飛奔,就在真相大白的危險邊緣被自己給絆了一跤。(p.103)

 

 
三、我的觀點:
  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時,我就心想:「這只不過就是一本小說而已,應該是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在看過序與推薦人的推薦之後,就漸漸勾起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於是我就開始閱讀這本「別相信任何人」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把他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是今日,然後是日記,最後又回到今日,這個令人不解的順序,更讓我想去了解故事的結局。

  雖然平常我們不會去發現,但人生是靠著記憶編織而成的,如果沒有了記憶,我們就不知道昨天的我們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就像沒有了自己的歷史一般。而就在這些平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記憶消失的同時就像在地雷陣中步步為營,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觸怒任何一顆潛藏的危機!我想,對克莉絲汀來說過去的事早已消失,未來的事更加渺不可知,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吧!

  克莉絲汀只要一發現過去的任何一段記憶,便會開始找線索,並試著找出解答!那份渴望是出自內心的呼喊,以及真實的企盼。就算是我們,也會因為那塊記憶刻劃的板子,隨著歲月磨損,而遺忘許多事物,哪怕就只是前一秒想到書房拿書,下一秒進了書房卻忘了自己為甚麼要來書房的目的!這是一件很常有的事!因為這次小小的遺忘,內心便開始惶恐!那若是像主角遺忘了自己大部分的人生呢?

  這就是我欽佩她的地方!在面臨失憶時毫不驚慌,即便自己到了崩潰邊緣,仍不放棄任何希望!在半信半疑之間穿梭,在那記憶的裂縫中生存!就算早已被禁錮在失憶的枷鎖,依然不放棄繼續為自己尋找出線索,就算那絲希望會帶她走上更崎嶇的路途,她仍選擇放手一搏,即使面對現實的抨擊,也只為了找到她那希冀的「真實人生」!

  「相信」,是人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生活中,一定存在著相信,它統領著我們的生活。不!應該說是全部的人,只要活在這世界上,我們就必需要去相信別人或者是自己,沒有例外。我無法想像生活在一個不是由「相信」奠定的世界會是怎樣的情形;每天一睜開眼,不是一張白紙般的純潔平靜,而是必須戰戰兢兢,就像是位上場奮力作戰的人,不同的地方是這場戰,打的是心理戰役。在這樣的情形下,無時無刻都對任何一個人存疑,永遠都在忐忑中過日子,思考他人的言行舉止是真是假?無論對方是陌生人甚至是親人。光是想像,我就已經覺得:那樣的生活太累人,而且也毫無意義。

  這本書不但引起了我前所未有的好奇心,我也覺得這本書可以去討論、還有可以去思考的方向太多了,閱讀後,也許我們可以學著審視自己的人生,也更能鼓勵自己去冒險、去相信,真真切切的為自己撰寫一部喚作人生的書,創造出自己無限的人生價值!

 

 
四、討論議題:
  如果失去了記憶我們該怎麼去面對眼前的一切?我們能否像書中主角一樣有勇氣去面對不同的人生挑戰呢?

  如果今天失去了記憶,然後又自己發現了自己親筆所記錄的日記,但是內容卻不符合已知的人生,該如何是好?倘若封面又寫千萬不要相信身旁的親人或是最信任的人,心理會有什麼滋味?又該如何面對?

如果今天不但失去的記憶,然而身旁有兩個人告訴你有兩種不同的人生,我們應該如何抉擇?應該要相信誰?又應該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