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蔡瑜潔
|
參賽標題: |
我討厭我自己 |
書籍ISBN: |
9789869338325 |
中文書名: |
我討厭我自己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潘柏霖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啟明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2016年12月20日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我羨慕那些人/心中有座金石打造的羅盤/永遠指向某座風景/但我人被困在太晚的時區/每一次的抵達/風景都成為灰燼
我想當那個/可以為你變得勇敢的人/我想變成/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人是不可能/知道自己能走多遠的/希望你遇到一個人/在你走到看不見的那裡之前告訴你/你是可能快樂的/你是可以悲傷的
|
二、內容摘錄: |
我們的靈魂被其他的皮囊掌控/把自己擠成另一種輪廓/試著活進別人的身體/穿別人的鞋/擁有那個人的生活(p.007)
你要不斷寫下一首又一首的詩之後/才可能知道自己的文字究竟有沒有未來/你要在水缸裡那隻陪伴你多年的鬥魚翻肚以後/才可能想起自己多需要牠的陪伴/你要在童年那間樹屋被大風吹毀的瞬間/才會想起自己曾經在一個無風的夜晚躺在木板上(p.012)
我討厭我們似乎無法控制自己的失控/也不確定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清醒/害怕我的選擇只不過是某個人的選擇/害怕這一切都只是幻覺/或許我早就死了/而此時此刻就是我的地獄(p.030)
|
三、我的觀點: |
這是一本寫給你又不是寫給你的詩集,在作者介紹那頁裡沒有以往那樣密密麻麻的長篇大論,只有短短一段話,在告訴著我「有時候是這樣的:所有的詩都不是寫給你的,你讀了以為是,但其實並沒有人在乎你。有時候也會是這樣的:而所有的詩都是寫給你的,你讀了以為是寫給別人的,但我只願意在乎你。」狠狠的敲打了我的心。
一開始就想緩解讀書所帶來的煩悶感而隨意翻翻而已,看過幾頁後,便停下想繼續翻頁的右手,呆坐在書桌前,看向那未完成的作業又看向那詩集,突然來的不安與煩躁感讓我想撕毀所有書本,也包括著這本詩集。他讓我想哭,想直到聲嘶力竭為止,「他說潘柏霖說我是怪物。」
「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是我喜歡的其中一首。文句中的「你」其實都是「我」,在害怕人群、害怕選擇、害怕失控,又想理解自己、擁抱自己,「用水族館來掌控海洋/用飛機來掌控天際/我們用小說來掌控現實/用詩來掌控幻覺/用身體掌控性別」,利用著各式各樣的方法掌控所害怕得,所以把自己擠成另一種輪廓,試著活進別人的皮囊裡、生活裡,硬生生地把「我」擠成自己認為該有的樣子及以及生活。逃避著最害怕的自己,幻想著以別人的方式活出最為理想的自己,穿著別人的皮囊、別人的鞋,就以為那是喜愛的自己,如同有時候的我。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個世界」也是我喜歡的。文中的「有的人體質不好/一摔就破了」是我最喜歡的一句。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以說笑的口吻,說著最惡劣的玩笑,很多人會說,「誰會不知道你會受傷啊!我被這樣講完全無感耶!」「就覺得只是一種幽默呀!」「根本就沒有那個意思啊!」「那是你太脆弱了,要多磨練啦!」「你也沒必要這樣吧!幹嘛要自找不開心啊!很不值得欸!」這樣的確也沒有錯,可能是我太過脆弱。但即使你被刀劍穿刺不會痛、也不會流血,並不代表別人也跟你擁有一樣的防禦力,也不代表你可以拿著刀劍刺向他人,然後若無其事地在一旁嘲笑著他人太過脆弱。現在受傷了、委屈了好像都變成一種只是不夠堅強的藉口,好似你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剖開自己,讓那些血淋淋的傷口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癒合、結痂,在準備好如何面對下一次的傷害。
在潘柏霖筆下,每首詩都帶著銳利的鋒芒,是太過簡潔的字詞、真誠卻赤裸的情感、冰冷無起伏的筆調堆疊而成的,彷彿在告訴我「他不療傷,只揭露傷口」,用著看似輕巧的文字,卻直視我內心最深處本質的黑暗。每讀完一首詩,都無法好好喜歡自己,只覺得自己實在是有夠討厭,卻也深深的憐憫起自己,想更加的愛惜自己。
|
四、討論議題: |
他說:「生活充滿著自我詮釋、自我解釋,以及被迫自我解釋與可能被所有人誤解,所以認清自己是誰,是一生的命題,所以成長的過程中,你是很容易討厭自己的,但要記住,那真的沒有關係。」那你真的認清自己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