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21 甲等
作  者: 陳郁晴 
參賽標題: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1集)孩子的四種氣質
書籍ISBN: 97898687522L4
中文書名: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1集)孩子的四種氣質
原文書名: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1集)孩子的四種氣質
書籍作者: 許姿妙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人智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1年11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您知道華德福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獨立教育體系嗎?關於教育,我們聽過各家各派的高論,而這一種或許才是父母想要的解答!

書中指出「每一個疾病都代表一種需要,每一個孩子的問題行為背後都有其健康上的意義。」 而我們的教育引出許多奇怪的社會現象,養出許多怪異的疾病。每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養模式,將會決定他未來生什麼病。例如:過動症、生長遲緩……等,各式各樣的疾病與問題行為,讓孩子遭受很大的身心健康威脅。

 

 
二、內容摘錄:
1.健康的教育環境造就身心健全的孩子。扭曲的教養模式,會讓孩子一輩子身心受苦。(p.10)

2.在各行各業中具有競爭力的強者,其共通點無不是思考力、意志力與情感三者兼備。(p.28)

3.華德福教育就是要你「從生活入手,讓學習有感覺」;輕鬆學習,卻能奠定高度專注的學習力,養成四肢發達,頭腦充滿潛力的健全自由人。(p.120)

 

 
三、我的觀點:
作者開宗明義,在前言中指出:「錯誤的教育危害思想,扭曲性格,乃至引發肉體的病痛」,他將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孩子準備好了嗎?第二篇:不是孩子不受教,而是大人不會教。第三篇:常見的教養疑難與解答。第四篇:華德福師長的話。他在書的前幾頁放進了教學的照片與介紹,讓讀者在閱讀之前能先稍微認識華德福教學。

在書中,許醫師與讀者分享了很多病患的故事,在我們看來光鮮亮麗的人,背後其實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不治之症」,有一對出身教育界的父母,四個孩子目前在社會上都擁有人人稱羨的工作,但這四個孩子其實都有隱疾,雖然沒有立即的生命威脅,但是拖延多年,一直沒有根治的辦法。許醫師剛接觸這一家人,得知四個孩子的病症,令他相當不解,因為他們這樣的出身,生活與醫療照顧,應該都在一般水準之上,後來深入了解他們的成長過程,終於恍然大悟,因為父母深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堅信「唯有讀書高」的唯一價值,對這四個孩子的學業盯得很緊,孩子們只能走父母安排的路,深深壓抑自己的情緒。

我很認同作者的一句話,他說:「教育孩子像是玩投接球遊戲,必須等孩子準備好了才能出手。否則,投出去只怕會把孩子砸得鼻青臉腫。」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父母早早就給孩子全副武裝,因為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填滿很多不必要的學習,這就好像一個人被不斷餵食,來不及消化,造成消化不量。所以常常在電視和網路上看到報導,許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紛紛加入了「早教行業」中積極規劃小孩日後的學習,他們會提早將孩子送往各種各樣的才藝班。有些家長還習慣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誰家的孩子會什麼了,這都讓家長們坐立不安。而孩子在「早教」培訓中明明盡力了,父母還是不滿意。最後,孩子因為不斷受挫,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

看完這本書後,對於華德福教學的特色有了大概的認識,去年暑假,我選擇去一所華德福教學的幼兒園實習,它的教學理念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式的,主張七歲以前的幼兒不是用頭腦記憶,而是靠感官學習。所以華德福幼兒園裡的孩子每天不看書、不寫字,只有純粹的玩。老師會鼓勵孩子親近土地,每天利用早上的時光帶孩子爬樹、採集植物的種子,如果遇到下雨天,就穿著雨鞋去踩積水,孩子對這些活動樂此不疲,時常露出燦爛的微笑。而他們也特別重視四季的節令慶典,依季節的不同佈置「季節桌」,鋪上老師自己染的布與羊毛氈娃娃,尋找自然物當擺飾,讓幼兒藉由看到季節桌的改變,觀察季節的變化。老師會教幼兒做手工,因為製作過程可以訓練幼兒的專注力,也會給予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幼兒自己去遊戲。實習過程,每天早上看到幼兒帶著開心的笑容來到幼兒園裡玩,這讓我思考著這裡的孩子與「早教」孩子之間的差異,假如「病是教養出來的」,相對地,「健康」應該也能經由教養達成,希望更多的家長能閱讀這本書,思考我們究竟要教養出怎樣的孩子?

 

 
四、討論議題:
你了解華德福的教學理念了嗎?如果你是父母會支持華德福教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