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0 甲等
作  者: 童筇幀 
參賽標題: 好人,你可以不吃虧
書籍ISBN: 9789866472978
中文書名: 好人,你可以不吃虧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和田秀樹
書籍編譯者: 林佩儀
出版單位: 商周出版
出版年月: 2009年07月10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和田秀樹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現在任職一名精神科醫師。

本書的目的在於分析所謂的「好人」有哪些特質會帶來壞處;哪些特質有害於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親子關係;並且進一步教導讀者怎麼樣改變「好人」的缺點,同時思考如何有效地發揮「好人」的優點。

 

 
二、內容摘錄:
有的人之所以吃虧,是因為害怕別人討厭自己,因而總是勉強自己做違背本意的事。(p.25)

「真心溝通」的經驗累積得越多,就能漸漸擺脫過去那種逃避衝突、含糊其詞的行為模式。(p.47)

所謂的「好人」,大多過於在意周遭的批評,強烈地希望不被「大家」討厭,所以不論在誰的面前,總是擺出「好人」的姿態。(p.53)

 

 
三、我的觀點:
當我一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心怦的一跳!因為一直以來我在班上同學眼中,就是所謂的「好人」,所以我非常好奇「好人」要怎麼突破才能不吃虧。閱讀完這書,我發覺在我作為「好人」的期間,確認到誰才是真心對待我的朋友,也明白自己並不是什麼「好人」,而是「濫好人」、「工具人」。

我羨慕班上一位女同學,她的身邊總圍繞著數不清的朋友,而我的朋友卻是寥可指數。曾經,我向那位女同學提到過:「妳有這麼多的朋友,真好!」,想不到她卻淺笑輕嘆著說:「這些大部分都不是真心的啦!」,頓時才了解,不論是我或她,原來我們都是戴著面具,去面對生活周遭的人。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們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想法,缺少了「被討厭的勇氣」。那位擁有許多「朋友」的女同學,不太會去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也不太會去拒絕,所以身邊的人雖多卻無真心相待的人。

這讓我不禁回想,之前的我也是這樣,總小心翼翼的不想得罪朋友,他們一開口請託,即便已超出我能力範圍、即便是心中已迴盪著拒絕的聲響,我仍是笑臉盈盈地一口答應。我從不敢嘗試拒絕他們,因為我無法正視他們失望或埋怨的眼神,於是當我聽到「你人好好!」的讚美時,卻無半點歡喜。這樣的我連自己都厭惡,終於我想做自己,和一位知己深聊,他鼓勵我不要讓自己的心不快樂,要適時的表現出自己無能,不要認為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超人。我開始用行動去表達,對於無能為力的事勇敢的拒絕,於是認為我「不夠朋友」的人慢慢的疏遠,就成為點頭微笑的朋友。我學會接觸真心對待我的朋友,不再是當年為了不被討厭而阿諛奉承的我,不去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想法,反而過得更自在、更快樂。

書中提到「好人」不擅長拒絕,所以只要有人拜託幫忙,就一定會接受,明明心裡是不願意的,卻不敢說出口,答應請託之後卻不斷的自怨自憐。以前的我只一味地在乎別人的感受,卻沒想過自己能不能承受這麼多,因為不喜歡麻煩別人,所以總是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扛,壓力也一點一滴的累積,再也無法真正地快樂起來,全無法體悟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喜樂。長久下來心理也不健康,對於身邊的朋友也會一直以「小人之心」不斷的提防著,深恐自己又戴著面具陷入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般完成不了永無止境的任務。

但是當我學會不當濫好人時,把同學委託我的事完成,得到的稱讚,反而更能撫慰我的心靈,尤其是那一句簡單的「謝謝」,就讓我覺得努力做的這一切都值得了。原來我不必什麼都要幫上忙,換個角度想,反而能發現另一面的美好。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現在的我,雖然身邊的好朋友只有幾位,但卻是不把我當工具人的真朋友,而我的想法也不再這麼怯懦與委屈,每一次的幫忙都是出自我內心的誠意相助,漸漸的讓我找回最真實的自我。最重要的是,一點都不覺得「吃虧」。

 

 
四、討論議題:
人活著,真的有必要在乎身旁每一位的眼光與說法嗎?「好人」,這一句讚美與肯定由誰說出口才是最真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