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9 優等
作  者: 陳睿璿 
參賽標題: 所謂英雄(鹿鼎記一到五集閱讀心得
書籍ISBN: 957-32-3947-1
中文書名: 鹿鼎記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金庸(查良鏞)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遠流出版
出版年月: 1998年2月1日
版  次: 三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著有許許多多的武俠小說,與古龍、良羽生、溫瑞安齊名,且並稱為武俠小說界四大宗師,而金庸老師的小說世界裡更是以史學為底蘊,文學為內涵,,以新武俠的手法寫著中國傳統歷史故事,而此次所介紹的鹿鼎記為金庸老師的眾多武俠小說裡的封筆之作,故事的背景為清初康熙初年,故事裡的主人公韋小寶的奇幻的旅程。

 

 
二、內容摘錄:
那文士道:「你懂得官兵沒道理,真是好孩子。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鼎鑊,我為麋鹿」鹿鼎記(一)P.8

韋小寶道:「死約會不見不散,大丈夫一言既出,……馬難追。」鹿鼎記(一)P.132

太后慢慢鬆開了搭在他肩頭的手,緩緩的道:「小桂子,你當針對我忠心麼?」韋小寶跪下地來,連連磕頭,說道:「奴才對太后忠心,有千萬般好處,若不忠心,腦袋瓜子搬家。小桂子雖然糊塗,這顆腦袋,道也看得挺要緊的」鹿鼎記(二)P.470

 

 
三、我的觀點:
人曾幾何時能從一個落後的地位,咻的一生爬到頂端?而又迅速的落寞呢?

韋小寶,他是為武俠小說裡最特別的一位腳色,既不是英雄,也不是位多大的罪人,說穿了他的一切都是靠著小聰明獲得的,作為金庸老師筆下的的主角,說好他不像郭靖般如此的愛國,也不像楊過般的一心一意,也不像張無忌般的沒有主見,說壞也不像歐陽鋒的不擇手段,也不像岳不群如此虛偽醜陋。

說穿了我覺得韋小寶更像為一般人民的寫照,為了生活處處迎合,進了宮交了康熙這個朋友兩人真心對待,而出了宮則有了個陳近南師傅,中間其實有一大篇幅在描寫韋小寶被夾在其中時內心的掙扎,這是兩位他最不想欺騙和背叛的對象,不過他們兩位卻被政治了立場給卡住了。

而他在小說裡,更被描寫成一位濫情的人,這一點我想可以由他在年紀輕輕之時就娶八個老婆這點看的出來,不過也看的出來他即使濫情,也在他的濫情之中保有那一絲絲的原則。

而我也在最開始的時候提到金庸老師其實十分的在乎史學這一塊,並會用許多的文學技巧去包裝,如裡面的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其實就反映了當時朝代的轉換,其實造成當時文人書生和老百姓的不便和痛苦,還有裡面提到的澈藩的情節也寫得十分的精采,把吳三桂和清朝的關西描寫得的十分有意思。

而我想……在我看完金庸老師的許多小說集裡,最喜愛的就是這一系列,因為他把人物描寫的功力發揮到極致之上了,在我看來這些史學和文學並不是 我最驚豔的一塊。最使我驚訝的是在許許多多的腳色不論配角主角,他都把人物特性描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故事裡的主人公韋小寶,他是普通人,不過他同時也是韋爵爺、韋香主、晦明禪師、白龍使等等等……最可笑的點就在這,當位階比他高的人都看不起這位市井小民時,卻需要他,需要他的圓滑,需要他的鬼靈精怪,當大家如此的需要他吹捧他時,其他武俠小說裡功力強大、威震八方的英雄們,顏面該擺哪???在我來看金庸老師的封筆之作帶入許多嘲諷嘲諷的意味。他比任何一位當時的大官更有原則,比當時任何一位武林中人更講原則。或許是他從小生活的環境,造就了他爽朗大氣的個性,又或者是他從小聽說書人所描繪的武俠,嚮往那樣的生活才造就他的,我們無從得知,但如我們知道如次真性情如此土性的人在經歷了反清,又回去幫助他的朋友,到發現滿清龍脈的秘密,卻發現反清就像夕陽一般過去,清朝就像太陽般升起的無力感而回到了麗春院回去終老充滿的落寞感,不就像人嗎??每個人經歷了人生的大風大浪,或許功成身退了,或許碰了滿鼻子灰。不過這不就是人生嗎?

我們都這樣子過,我們人人都是「俠」,在這書裡我看到了不一定要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若我們真性情的對待人,努力的生活,人人都是俠。金庸老師可能就想傳達這樣的意見,所以創作了他的大武俠宇宙中,那位最平凡的「韋小寶」。

 

 
四、討論議題:
1.如果各位有機會能選擇,會選擇與韋小寶一樣的「俠」一般的豪朗率直性格,還是會像當時的武俠人物一樣行為端正要求自己壓迫自己呢?

2.「鹿鼎記」是否為一本正統武俠小說,還是諷刺著許多人格呢??行為不端正就是邪嗎??行為端正就是正嗎??這些就像是非題一樣嗎??我們十分需要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