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黃芊 |
參賽標題: |
手斧男孩 |
書籍ISBN: |
9789865947125 |
中文書名: |
手斧男孩 |
原文書名: |
Hatchet |
書籍作者: |
Gary Paulsen |
書籍編譯者: |
黃小萍 |
出版單位: |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2005年7月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這本書是在描述一位十三歲的布萊恩,他因為父母雙方的離異,所以布萊恩只跟著母親居住,父親則分居於加拿大。某年暑假,布萊恩要去加拿大探望父親,於是就坐著單引擎的飛機前往,不過,在途中駕駛員突然心臟病發,飛機摔落在一個荒郊野外的森林中,布萊恩幸運地活過來,他變靠者上機前媽媽給得手斧過了野外求生的原始生活,因為有手斧和堅強的意志力,他成功的過了五十四天的冒險生活。
|
二、內容摘錄: |
片刻之前,駕駛還在講話,抱怨疼痛。(P.27)
希望如此渺茫。(P.35)
人要積極、要正面思考、要能掌握局面。(p.59)
你是自己最有價值的資產,別忘記這一點。在你擁有的一切中,你是最有價值的。(p.61)
|
三、我的觀點: |
看完這本故事,我覺得布萊恩很勇敢,可以自己一個人獨立的生活,在森林裡生活了將近二個月的時間,雖然布萊恩曾遭遇到許多挫折,像是蚊子、豪豬、鼬鼠和麋鹿的攻擊,甚至還遇到龍捲風,但是布萊恩都能夠一一克服,最後終於獲救。
布萊恩的精神和他堅強的意志力,令人敬佩不已,從繁忙生活的都市,到無人居住的森林,在差距這麼大的環境下,布萊恩竟可以足足生活了五十四天,主要的工具就只有一支手斧,和一點身邊看似無用的東西,其他就是利用自然環境現有的用具。在都市中吃著漢堡長大的布萊恩,在沒有任何野外求生的經驗下,靠著以前所學的知識和身邊的物品,竟能在杳無人煙的森林裡,生存長達將近二個月的時間,過程雖然極為辛苦,但布萊恩也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假設這個事件發生在現實的世界中,習於生活在文明社會的人們,有可能部分的人無能為力只能等死、有些人會試著等待救援、有些人則會自食其力、設法存活……等。不同的求生方式和作法,結果可能不同,在漫長的生死關卡中,得救的關鍵就在毅力和耐力。若沒了毅力和耐力,有可能喪失求生的意志力,甚至放棄獲救的機會;相反的,只要有毅力和耐力,可能就能繼續生存。像是去年台灣二月六號的發生的「花蓮大地震」,有名飯店員工,他雖然受困在狹小的空間,動彈不得,不過他還是靠著他的毅力,不斷地向搜救人員呼喊、拼命地敲磚塊。最後,在搜救人員的努力下,終於把這位受困十五個小時的員工給救了出來。還有一名大陸籍男子,他的腳受困在瓦片堆裡,他用盡了全身的力量、盡最大的勇氣,把自己的腳給拔了出來,雖然韌帶受傷了,肌肉也被拉斷了,卻救了自己一命。這些事例在在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命運。在這個世界上,人雖然很渺小,沒辦法改變天災人禍,但只要用對方法,我們就有機會克服困難,好好生存下去,就像本書中的主角布萊恩一樣。
平日我們也要多多累積足夠的知識和常識,例如野外生存、緊急自救的方法,比如說:假如被動物咬到或被有毒植物刺到時,如何做後續的處理?看到獵物時,要如何獵捕動物?如何處理或料理食物?有些人就把野外求生當作是種休閒娛樂,以愉快、玩樂和求知的心情,來模擬如何使用手邊現有的工具來求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也獲得不少經驗和美好回憶,萬一真的發生意外,就不會手忙腳亂而不知如何是好了。
面對環境和社會的多元變化,這一代的我們似乎必須具備更多的能力,所以我們從小要就培養獨立自主的適應力,這麼一來在面對人生中的困境時,才能夠擁有更多的應變方法、挫折容忍力及抗壓性。我想,這才是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啊!
深深期許在未來未知的世界裡,每個人都能成為第二個「布萊恩」。
|
四、討論議題: |
如果主角換成是你自己,從飛機失事的那一刻起,你會如何想辦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