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15 甲等
作  者: 楊慈薇 
參賽標題: 幹嘛要他跟你想的一樣?別用過時的方式教出刺蝟少年
書籍ISBN: 9789862419243
中文書名: 幹嘛要他跟你想的一樣?別用過時的方式教出刺蝟少年
原文書名: 幹嘛要他跟你想的一樣?別用過時的方式教出刺蝟少年
書籍作者: 盧蘇偉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天下雜誌
出版年月: 2014年7月3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華人地區知名教養、潛能開發專家盧蘇偉,20多年經驗、累計5000多場演講、超過1000個家庭受益,33個兩代溝通的真摯故事,解開現代父母教養焦慮的必讀錦囊。沒有刺蝟少年,只有沒有被了解、被真正愛過的孩子,觀念和想法的改變,需要「學習」;態度和習慣的改變,需要重覆的「練習」。

 

 
二、內容摘錄:
「愛」和「礙」只有一線之隔,用心感受和接受孩子,「愛」就會流動,但如果心中只想孩子如我們期待,就是搬石頭障「礙」了親子的互動。 P.48

管和教是最沒有效能的做法,孩子自己會在極度約束和放縱中找到平衡。 P.76

孩子的正常和理性,來自於良性的互動歷程;父母因為擔心害怕的困擾,急於要和孩子有如父母期待的作為,是造成孩子情緒失控的重要原因。 P.53

父母如果靠太近、管太多,孩子如刺蝟般的「刺」,就會豎起來,把父母弄得滿身都是傷。 P.141

 

 
三、我的觀點:
看到這本書的時後就深深被書名吸引到,仔細看背面的簡介,發現這是所有孩子包括「我」都有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事。想過父母或者是家人都不了解自己,想被稱讚,所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但認為父母總是把這些是當成應該的,而封閉自己,不把真正的自己在父母面前表露出來?

看完這本書,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用錯了方法,急於想糾正孩子做的不符合父母或社會所認定的事,就用偏激的方式,不論是老一輩的打罵教育,還是限制孩子社交行動,對孩子都沒有幫助,還可能讓孩子產生討厭父母的想法。

這本書不是要教你怎麼去管教你的孩子,而是了解他們心中的渴望,以極對父母的想法,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看起來是最棒、最好的,相對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好的成就,但別讓上一代傳統的教育轉移到現代的孩子身上,也別把自身無法完成的夢想,以及曾經對自己的期望,交付於孩子身上,渴望在小孩身上看見原本所希望的自己,導致孩子無法抹滅的壓力。相對的如果好好了解自己的孩子,透過聊天等總總的方式去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或許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快樂的生活方式。當孩子表現出異常的行為,不應該害怕孩子與其他的小孩不一樣,就感到羞愧、憤怒、厭惡等不良情緒,請仔細想想孩子是無辜的,不管他出現生理還是心理上的異常,都不是出自他的意願,要是父母能好好的陪伴、與孩子好好對談的話,他們怎麼又需要以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呢?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他還只是個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看法,賞識孩子的獨特、尊重彼此不同的想法時,會發現其實孩子不是叛逆,而只是希望家人能夠多加的關心他。

父母不要口出惡言,在青春期的孩子對於家長的一舉一動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父母一句無心、順口而出的話會刺進孩子心裡,小孩未來可能也深受影響。他們不懂父母,父母也不懂孩子,這時候的爭吵會造成彼此心中的疙瘩,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爸媽不愛他,也有許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嚴厲的批評:「為什麼會生到這種小孩!」「早知道當初就應該掐死這種不聽話的小孩!」等等的都會深入小孩內心,導致孩子從小就有缺陷。父母不懂的怎麼愛孩子,孩子也將不會知道怎麼去愛別人,也可能認為愛就是責罵、是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要孩子改變,其實最主要的是必須先放下心中對孩子的成見,改變對孩子的態度,給他適度的空間,傾聽,愛才會流動,以讚美代替責罵,當孩子跟你的想法不一致,也可以好好吃個飯,聊聊近況,再接著討論著彼此的想法,比起激烈的爭吵,這才是最美好的家庭教育。

 

 
四、討論議題:
你是否滿意現在與家人相處的模式?如果不滿意你認為該如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