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許庭瑄
|
參賽標題: |
蒼蠅王 |
書籍ISBN: |
9789861856094 |
中文書名: |
蒼蠅王
|
原文書名: |
Lord of Flies |
書籍作者: |
威廉.高汀 |
書籍編譯者: |
龔志成 |
出版單位: |
高寶 |
出版年月: |
2011年7月27日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威廉.高汀是近代最有想像力和獨創性的作家之一,《蒼蠅王》是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故事講述戰爭爆發,一群孩子搭乘飛機避難,不料途中卻遭到攻擊,迫降在無人的荒島。所幸美麗的珊瑚礁島猶如世外桃源,孩子們在這裡一面等待救援,一面想辦法建立秩序和滿足生活的需要,但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們的秩序漸漸散漫,衝突日益加劇,不斷加深的恐懼侵蝕著孩子的心,直到有一天,他們辛苦建立起來的文明世界徹底崩壞。
|
二、內容摘錄: |
在微風中、歡叫中,在斜射到高山上的陽光中,他們再次感覺到一股魔力,散發出友誼、冒險和滿足的光輝。(p.52)
他們穿上衣服,既不是為了美觀,也不是為了舒適,只是出於習慣而已,其實衣服下的身體滿是鹽屑。(p.146)
遠在地球陰暗的輪廓之外,太陽與月亮的引力不斷拉扯。每當地球轉動,附著於地表上的水便受到牽制,而聚集在某側,形成漲潮。(p.206)
|
三、我的觀點: |
讀完《蒼蠅王》這本書,讓我深刻的體悟到了人性,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在這世界上都想過著安逸的生活,而在沒有思考、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往往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雖然說人心是自私的,但並非是邪惡,只不過是出自於生存本能。大部分的人認為人性本惡,但不代表人性不會有善良,荀子曾提出「性惡論」,他認為人的本性生來就是以自己的利益為第一順位,而「善」是後天學習和努力而得來,英國的政治哲學家霍布斯認為「人就像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野獸,社會則是拴住這個野獸的一個工具。」
這些孩子們在遠離文明的荒島和惡劣的心理狀態下,為了求生存而反應出人性的野性,在這樣的極端條件與環境下,孩子之間一旦有了矛盾與衝突,以及懼怕往後日子的不安定,閉上眼睛之後能否再看到隔日的太陽,每天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這種絕望會促使人性產生扭曲,拋下原有的理性只為了求生存。
這本書引用的角色非常好,利用年幼的孩子來襯托出人性本惡,小孩是被視為最純真的時期,因為他們尚未能獨立思考,也還沒建立起道德觀,所以更能反應出真正的人性,更何況還在脫離文明又沒有大人的荒島中生存。一開始只能彼此依靠,但日子久了,因為物資的不足,不想繼續挨餓,心理就會排斥現有的原則,人心的黑暗且自私的想法就會漸漸萌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廝殺,「因為年幼,所以更加殘忍。」對於年幼的孩子,無法成熟理性的思考促使他們更加殘忍。
在沒有大人沒有法律的荒島,孩子們唯一知道的存活方式就是互相合作,並以海螺的發號司令作為做事與生活的原則,但,日子久了,就憑一個海螺真的能讓他們生存嗎?直到傑克不願屈服在別人之下,漸漸地,孩子們之間起了內鬨,而看似純真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同伴互相廝殺對他們來說,面對前方是未知的未來,保護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吧。當你無法信任任何人時,只要是為了自身利益,不管甚麼事都做得出來,對這些還沒長大的孩子而言,因為沒了依靠而失去生活重心,就如同野人般地活著,但失去理性並不全然是他們的錯,因為人的本能本來就是會先保護自己。
《蒼蠅王》反應出了人性的黑暗面,在這社會中,因為有了法律的規範約束了人類的行為,而在年幼無知的時期,大人們總是會告訴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這些規範讓你明白了這個社會的生存原則,雖然在這文明的社會中,人們都有著一定的道德水準,但是如果安逸的生活出現了變數,就像是故事裡的孩子們在荒島中生存著,真的還能保有著原本的理性嗎,人往往會為了達到對自己有利的目的而迷失自我。
|
四、討論議題: |
假如有天我們也必須在荒島中求生存,真的會像故事中的孩子們一樣為了存活而失去理性互相廝殺嗎?
|
|